完善“管理链”,确保流动党员“流动有方向”。以基层党支部为单位,通过一线查、上门访、电话问、微信找“拉网式”排查,全面掌握流动党员姓名、年龄、入党时间、工作情况、联系方式等详细信息,摸清流动党员的流出时间、流出原因、流入地等具体情况,及时更新登记台账,动态掌握基本情况,做到精准定位、心中有数。荫营镇制定“一台账一卡一办法”管理制度,细化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措施。“一本台账”底数清,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动态管理台账,明确掌握流动党员流动去向、流动时间、流动原因等情况,实现党员“流动不流失”。“一套办法”措施实,针对荫营镇流动党员数量多的特点,进一步加强对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按时缴纳党费等方面的管理。“一张卡片”身份明,根据流动党员的行业、年龄、身体状况和工作特点,将流动党员划分为在岗职工、离退休人员、退役军人、毕业大学生等六种类型,并发放《荫营镇流动党员登记卡》,引导他们在主题教育期间亮身份、践承诺。西南舁乡实施“线上+线下”双向摸排,准确掌握流动党员底数、去向、类型等信息。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账,定期动态更新党员信息,避免出现“人员不清、去向不明、联系不上、管理不到”等问题。创新设置“网上党支部”,依托网上党支部对11名流动党员开展学习教育。让流动党员“漂泊有港湾、离家有组织”,让流动党员在哪都能找到“家”。
严抓“教育链”,确保流动党员“务工不误学”。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持续做好流动党员学习教育。通过“微党课”、专题学习、推送学习链接等方式,确保流动党员学习不掉队。平坦镇坚持线下、线上“两个课堂”为流动党员“充电赋能”。用好节假日返乡“窗口期”,利用红色教育基地、党群议事厅、党员活动室等教育资源,组织返乡流动党员开展红色研学、主题党日、集中学习等学习活动;搭建“线上”学习教育“微”平台,依托“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等多种学习渠道,采取快递“打包送学”,向流动党员寄送邮寄主题教育必读学习用书,确保流动党员思想“不掉链”、学习“不掉线”。截至目前,共推送学习内容87条,开展线上学习10余次,向流动党员、在外党员线上邮寄学习用书54人。旧街乡制定实施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帮扶计划及清单,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的线上送学。帮扶人向流出党员通过微信、音频讲解、“学习强国”平台传达主题教育的指示精神,定期传达集中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自学要求,向流动党员寄送“红色包裹”,将学习书籍送到流动党员手中,让他们能够及时开展理论学习,叮嘱流动党员按时参加流入地组织生活,认真开展理论学习,定期汇报学习情况、分享学习心得,确保“理论学习全覆盖”。
做强“服务链”,确保流动党员“干事有舞台”。充分激励流动党员在回报家乡、志愿服务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党员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方式,组织引导流动党员在平安建设、文明创建等基层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荫营镇制定《流动党员日常行为积分项目》,将建言献策采纳情况、学习身边榜样情况、开展志愿服务情况纳入积分体系,鼓励引导流动党员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基层治理等工作。发动200余名流动党员积极参与所在村(社)的环境整治及垃圾分类等志愿服务活动,真正让流动党员时时作表率、事事当先锋、处处有担当。河底镇紧盯在外流动党员的操心事、烦心事,依托“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各基层党组织开展走访慰问流动党员亲属活动,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为其解决后顾之忧。充分利用国庆等小长假探亲节点,引导流动党员关心家乡发展、投身家乡建设,为家乡的发展建言献策,争做“推介家乡宣传员”“招商引资联络员”和“就业信息发布员”,截至目前累计收集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等各类建言献策40余条。
来源 | 阳泉郊区之窗
上一篇:我区举办2023年“青马工程” 暨团队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培训班
下一篇:阳泉市党的二十大精神“百千万”四线宣讲进郊区育才小学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