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纾困带来“及时雨” 助企跑出“加速度”
阳泉市郊区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以践行“四下基层”为落点,立足点链圈,亲手传帮带,做好加减乘,持续开展“助企纾困解难题 为企服务零距离”活动,把企业关心的“关键小事”,办成企业满意的“暖心实事”,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


亲手“传帮带”,政策不“悬空”。“一对一”当好宣传员。出台《阳泉市郊区加大纾困帮扶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等5项惠企政策。通过政策宣讲、微信群告知、办公场所滚动屏提示等“线上线下”多种形式,为企业讲解专精特新企业申报流程,发放相关资料,开展入企宣讲服务12次。“一条龙”当好代办员。设立“全代办”服务窗口,制定“5+2”一周无休制度,实现政务服务“全天候”、办事时间“不断档”。12名觉悟高、业务精、能力强的党员干部示范上岗,专项开展重点项目帮代服务147次。“一站式”当好帮教员。区司法部门通过以案释法、专题讲座、法律咨询等形式,与山西煤销集团阳泉物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员工“零距离”互动3次,从法律层面帮助梳理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合同风险、内部权益纠纷等方面问题5项。


聚焦“点链圈”,项目不“落空”。立足“点”,促进项目成“形”。成立以区委书记为班长的区级工作专班,落实专班双周调度和申报建档、定期调度、实地调研、跟踪督查、动态验收工作机制,对先华影视基地、循环产业园、绿荫晨熙小镇等省市区重点项目进行专班推动。立足“链”,推动项目成“线”。围绕耐火、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建材五个重点产业链和8户链主企业、13户链核企业,建立“一名区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专班、一个工作方案”的产业链链长制推进机制,成功推动华储光电公司入选省级链核企业名单,促进一批补链、强链项目强势崛起。立足“圈”,联通项目成“片”。成立阳泉市郊区耐火材料专业镇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区长担任组长,16个成员单位统筹推进。目前专业镇共培育规模以上企业34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专精特新企业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阳泉郊区耐火材料专业镇成为阳泉市唯一一家全省第二批省级重点专业镇。


用好“加减乘”,要素不“真空”。做精“加法”强保障。区委组织部牵头并联合财政、工信、人社等部门成立“助企纾困”志愿小分队,为全区龙头企业争取省、市、区“小升规”及在规企业奖励资金1030万元,市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200万元,向下推行人才回乡政策,共引才回乡29人。做好“减法”省时效。将17个税费事项的办理时限由限时办结改为即时办结,纳税人业务办理事项减少20%,资料报送减少35%、表证单书精简70%。做优乘法增实力。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合作,围绕“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个梯度开展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目前共获评国家级奖项1项、省级奖项5项,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来源 | 阳泉郊区之窗


1703301999ba71c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