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因为教育在我心中——专访郊区文苑小学首席教师谢雪琴


清晨,迎着第一缕阳光走进校园,一声声“老师早上好”随风入耳;课堂上,粉笔与黑板碰撞发出“吱吱呀呀”的敲击声,一句句“老师辛苦了”回荡在耳边;傍晚,夕阳西下,金色洒在校园的角落里,一声声“老师再见”结束了忙碌的一天。这日复一日的校园生活,对谢雪琴来说是最美好的享受。


“一个人想走得远一点,不在于走了多久,走得多快,而在于能坚持多久。坚持得久了,就能走到别人没到过的地方,就能看到别人没看过的风景。”


今年42岁的谢雪琴在教育这条路上已经走了23年,她说:“在生活中我扮演着很多角色,女儿、妻子、妈妈……但我还是最喜欢‘谢老师’这个称号。”


640 (1)

(谢雪琴指导学生学习六年级语文)


做有爱的教师


1998年,谢雪琴参加中考,并取得优异的成绩。但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底下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所以父亲执意要让她念平定师范,想着三年后就能出来工作赚钱。


“我当时根本不懂平定师范和普通高中的区别,更不知道大学是什么,只想着听家里的安排,早点参加工作帮着供弟弟妹妹读书。”谢雪琴回忆起当时稀里糊涂的抉择时带着几分遗憾。可谁也没想到,2001年她毕业时赶上了国家政策改革,师范生从她这一届起不再包分配,这就意味着她规划好的一切都要推倒重来。


“这消息对于我来说就像晴天霹雳,我的教师梦可能要破碎了。”同学们各寻去处,有的当了服务员,有的去外地打工,更多的人选择回家当了家庭主妇。谢雪琴也想过放弃,但她深知,自己如果现在不能从事教师行业,那以后都不会再走上讲台了。下定决心的她毅然选择回到河底镇南沟村,成为南沟小学的一名代课教师,这一干就是4年。“当时每年我的工资只有800块,连基本温饱都难以解决,但只要让我站在讲台上,总有一天我会成为一名正式教师。”


带着如此坚定的信念,谢雪琴在代课的几年间坚持自学,终于在2006年等来了她期盼已久的机会。全区招聘5名语文教师,而她的竞争对手很多都是大学毕业生。“要说不紧张肯定是假的,但这5年我从未放弃过努力,所以还是想试一试,不管能不能考上都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


 苍天不负有心人。凭借着自学来的知识和5年丰富的代课经验,谢雪琴考上了。“我就说我一定能成为一名正式教师。”被招聘到山底小学的那一年,承载着她这辈子都难以忘怀的快乐和欣慰。


“我的父母虽只是小学毕业,但他们说,即使种地,也要种成全村最好的,我也一样。”不善言辞,但内心对生活充满希望,这是谢雪琴从父母那里学来,并贯以始终的信念。


育有爱的学生


2013年8月,谢雪琴来到郊区文苑小学任教,至今已有十余年。班主任、语文老师、劳动老师……多重教学任务下,一周上16节课对于她来说都是家常便饭。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外,密切关注班上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是对班主任莫大的考验。


“我觉得作为老师要有一颗敏感的心,能倾听孩子们心灵深处的呼唤,更需要有一颗顽强的心,能帮助孩子们遇见更好的自己。”从成为教师的那天起,谢雪琴就把心与爱都交给了这个职业。


小一是她在2021年暑假托管班上认识的一位三年级学生。托管班开班第一天早上,上课铃已经响过几分钟,一个小男孩才跑了进来,头发乱得像鸡窝,还带着一脸疲惫,整天的课堂上都是半睡半醒的状态,对于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也是置之不理。托管班结束后的新学期,谢雪琴带上了四年级一班,一进教室门,又看到了这个熟悉的身影。“我当时心里咯噔了一下,想着这大概率又是一个难管的孩子,我必须从一开始就给他一个下马威。”于是谢雪琴径直走到小一面前,让他站起来,假装风趣地说:“希望你好好表现哦,否则以后的日子可不好过。”


可小一根本没把她的话放在心上,今天和同学打架,明天和老师顶嘴,还把课桌弄成小型垃圾场。谢雪琴忍无可忍,让他收拾垃圾,他竟连着书包一起扔了。但也正是小一如此反常的行为,让谢雪琴意识到他一定是受了家庭的影响。果不其然,经过了解,原来他的父母都忙于工作,家庭氛围也不是很和谐,小一虽然还未成年,但父母已经放任他不管。“这么小的孩子,每天点外卖吃,晚上也是自己睡,大冬天只穿着单衣和单裤,大家都换上春装时他又穿上了厚厚的羽绒服。”谢雪琴心疼地说,“他能坚持每天来上学已经很不错了。”


“这个孩子还有‘救’。”谢雪琴默默地鼓励着自己,主动把小一本该在家里完成的学习任务都接了过来,陪着他在学校完成。一个周五下午,课后服务结束后已经6点,但小一的单元测试卷还是只字未动,谢雪琴生气地说:“今天下午你必须完成这份试卷,熬到几点算几点,太迟了你就跟我回家写!”天越来越黑,小一边写边着急地乞求她:“老师,我有事,你让我回家吧,我回家一定写。”谢雪琴没有答应他,五分钟后,小一又来了,这次他哭着说:“老师,求求你了,让我回家吧!”


“小一,老师对你好不好?”


“好。”


“好在哪里?”


“老师,他们都把我放弃了,只有你从来没有放弃过我。”


当小一说出这句话时,谢雪琴的心里流过一股暖流:“还算是没白费我的一片苦心。”也是从那次起,小一再也不拖沓,每次单元测试都能按时完成。同时,谢雪琴还发现了小一的篮球天赋,推荐他代表学校参加了市里的篮球比赛,并拿到了“个人最佳”的成绩。


“老师,你今天好漂亮”“老师,我感觉你今天心情不太好”“老师今天感冒了,大家把窗户关一下”……慢慢地,谢雪琴和小一成了好朋友。


采访时小一配合谢雪琴拍照,当记者让老师在黑板上随便写几个字时,小一脱口而出:“老师,就写‘爱的教育’吧!”谢雪琴与记者相视一笑,大概这爱的教育已经深深刻进了这个“叛逆”男孩的心里。


事有爱的教育


春雨总是伴着和风潜入夜,滋润着大地万物,如同教育,用持久的温暖渗透着无声的爱,温暖着一个个小心灵。谢雪琴说:“要想和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就必须先让他喜欢上我的课。”


为此,23年的教学生涯里,她用心经营着自己的课堂,把课余时间、周末休息时间,甚至寒暑假都用来备课。不忙的时候就把即将要讲的课反反复复在脑子里过好几遍。“我想做出更多精美的课件,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谢雪琴说。有时一个课件一做就是三四个小时,但她课课如此,慢慢地也有了自己的课件库。


“谢老师的课很有意思,一点都不枯燥”“谢老师讲课声音大,她的课我可不瞌睡”……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跟记者夸赞着谢雪琴。“充满激情”是她为自己的课堂总结出来的关键词,“我理想中的课堂是这样的:富有感染力的话语,恰到好处的手势,妙语连珠的评价,令人意想不到的细节,和孩子们的思维碰撞出火花,引起共鸣,我正在一步步朝着理想课堂靠近。”讲述这些时,她的脸上难掩喜悦之情。


为了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她采取“培优扶差”的教学方法。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她注重加强孩子们的理想教育,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未来有哪些选择,有了理想才会有方向;对于中等生,她努力发现孩子们的优点,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动力,确保他们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她重点关注基础知识吸收率,努力让孩子们掌握基本技能。分层教学让她真正做到了“一个都不能少”。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她收获了累累荣誉。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技能大赛二等奖”,市“教学能手”,区“首席教师”“十佳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都收入囊中。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日子常新,岁月轮转,谢雪琴几十年如一日,在教育这片热土上,用行动践行着教师这一职业的神圣使命。



来源 | 阳泉郊区之窗


关注.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