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刊登阳泉市郊区河底镇固庄村乡村治理经验

题记:


2022年3月24日,题为山西省阳泉市郊区固庄村:探索“规矩治村”,解锁“幸福密码”的文章在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刊登,为全省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行动提供了“郊区经验”,进一步扩大了郊区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原文:


固庄村位于阳泉市郊区北部,全村区域总面积2.9平方千米,村庄紧邻阳五、京昆两条高速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居住人口651人,农业户口419人。近年来,固庄村以村社治理和乡村治理试点工作为契机,定制度、立规矩,开启了党建立村、制度管村、民主治村、文明兴村的治理新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郊区特色”的乡村治理之路。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试验田”“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示范单位”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一  “三定一交账”,实现党建立村

俗话说:“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经过几年的努力,固庄村形成了村党总支领导的下的村务“三定一交账”制度,打造“规矩固庄”。

“两委”和党员定。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召开党组织民主生活会,围绕村庄发展,两委成员和党员在会上承诺践诺,锚定全年工作方向。同时,把村干部的规矩立起来、严起来,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违反了制度要加倍处罚。

聚焦群众期盼定。党总支带领党员和村民,成立了党员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等10支志愿服务队,开展凝心志愿服务、安心志愿服务、贴心志愿服务、爱心志愿服务、暖心志愿服务“五心服务”,及时了解群众“急难愁盼”,做到群众想解决什么问题,就研究制定什么制度,每项制度的出台,都让村民参与表决,让村民说了算。

给难管的人和事定。抓住“关键少数”,针对一些难缠之人和难管之事,制定严格制度,将那些“不听话”的村民放在“村民代表”“监督委员”等一些岗位上,辩其志、用其能,用群众监督和制度约束强化自我管理,那些“硬骨头”管住管好了,其他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实行年终交账制。每年腊月二十八召开年终交账大会。会上,支村“两委”和集体经济组织的负责人要汇报当年工作情况,通报全年制度执行情况,没能兑现的要在会上总结反思,开诚布公讲问题,现场“辣味”十足。全体村民还要审议来年工作计划,表决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办法。


二  “三管一挂钩”,实现制度管村


固庄村将原有的制度和试点工作以来新修订的制度有机融合,实现细化权力清单和群众行为要求,探索出“三管一挂钩”的制度体系,并编成顺口溜《规范用权常说》,便于干部群众记忆。

用好“清单+流程”,管好村干部权力。在“四议两公开”的基础上,增加了“动议”和“民议”环节。这一完善解决了开不了村民大会、干部独断专行、村民代表不尽责履职等问题。将党务和村务细化成30条权力清单,绘制出流程示意图,实现了清单与流程的“一一对应”,并为每个清单流程设置了“一事一码”,大家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实现“一目了然”。

创办《固庄周刊》,管好村民幸福账。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村里的大事小情都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图文并茂的形式及时告知。每家每户都能收到党支部、村委会主办的《固庄周刊》,及时了解和掌握村里的大事小情,让村报成为村民生活的一个部分。即实现了阳光村务,又提高了监督效力,真正实现了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创刊至今已出版260多期,一份村办简报,成了党的喉舌,更是百姓的连心桥、监督台、文化餐。

编写《固庄村村务管理汇编》,管好村民言行举止。村支“两委”结合试点工作和本村实际、深入研讨并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修订完善了《固庄村村务管理汇编》,大到十年规划,小到养狗管理,共有72项。为了更好地让干部和群众熟悉掌握各项制度,村委会每年对制度知晓度和熟悉度进行全村考核,举办制度知识竞赛,引导干部群众全面掌握。

将遵守制度与村民福利挂钩。遵守制度的村民就按制度享受福利,谁违反了制度就取消或缓发其福利待遇。如果要想恢复,必须在村民大会上作出检查,经表决通过后方可恢复。


三  “三优一论坛”,实现民主治村

村支“两委”一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加强总体布局,用正向激励的办法,为村民提供“一居八免六奖两补一金”的“五项幸福账单”,真正做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优化物质富裕,保障民生之本。固庄村为村民新建馨固庄园。房间内精装修,免费配置电视机、冰箱、热水器、抽油烟机、燃气灶、沙发、床、窗帘等,实现了“拎包入住”,让固庄人尽享现代美好生活;为村民免费提供日常福利、合作医疗、有线电视、养老人保、型煤供应、春节就餐、庙会物品、净化水等八项免费福利,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优化精神富有,树立模仿标杆。建立了红色年谱厅、党建工作站、党群联络站、暖心服务站、群团工作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六个站室。翻新了初心园,建设了党政廉洁庭院。并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评比活动,颁发十二星文明户奖、家庭和谐奖、先进个人奖、先进集体奖、卫生家庭奖、致富能手奖等六项奖励,让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在群众手中变现。

优化帮扶措施,提升治理实效。村民大病住院,除执行新农合报销政策外,余下部分村委会给予适当经济补贴;长期陪侍80岁以上老人,村委会给予500—1500元的补贴;60岁以上村民可以领取养老金,同时将养老金与十二星级文明户奖惩相结合,荣获十二星级文明户的家庭每月在800基础金的基础上每人增加 175元,并逐年递增,1500元封顶,实现了每位老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开设“固庄论坛”,解决村民诉求。每季度让干部、群众把不清楚、不理解、想解决的事提到论坛上,干部回应,群众解惑,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还针对涉农事项、热点问题,定期邀请专家解疑释惑,现场互动,探索形成‘固庄论坛’基层治理新模式,实现“论坛小平台、治理大作为”,现在论坛已不再局限于本村,许多外村干部碰到难题都会来这里“取经”。


四  “三评一承诺”,实现文明兴村


在农村,婆媳不和、邻里矛盾、封建迷信都是常见的弊病,厉害的时候会影响全村的村风。要想村子有前途,就必须改善村风,弘扬正气。

开展“移风易俗”评比活动。充分发挥“一约四会”的作用,用评议的舆论约束村民的道德行为,弘扬社会正气,起到了法律“硬治理”没有的作用,推动移风易俗文明村风,教人向上向善。利用展板、宣传栏、条幅等宣传方式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集体意识、法治精神和民主氛围。

开展“十二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用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一月一评比,一季度一量化、一年一汇总,三年一表彰,创建“十二星”文明户一条街,把受表彰的家庭照片和事迹展示在文明一条街上,发挥身边榜样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乡贤道德感召力量和示范效应。

开展“致富能手”评比活动。结合省市区委开展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行动,村支“两委”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定期开展评比活动,大大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并定期组织村民参加技能培训,成绩优秀的可以优先到纯净水厂、旅游公司、物业管理公司、乡村教育培训中心等村办企业上班,达到了集体经济和人才留村的双丰收。

干部、党员、群众实现全员承诺。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在党员干部中大力开展民主承诺、公开亮诺、行动践诺、严格督诺、综合评诺的“五诺”行动,号召全体村民给自己立家教、树家风、传家训,以《家庭承诺》的方式,统一格式挂在了自家门口,相互促进,互相监督。良性循环,必定正气浩然。现在,村民安居乐业,形成了人人爱村、人人管村的良好氛围。



来源 | 郊区区委组织部


微信图片_2023072410232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