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郊区:“三聚焦三厚植” 打造人才高地“会客厅”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在郊区锚定“六区”建设,蹚出一条转型发展之路上,深化省校合作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开展省校合作工作以来,郊区教育工委切实立足于行业定位,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委关于深化省校合作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创新确立以三大基地建设动态赋能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工作思路,通过不断健全政策机制、推动基地建设、深化联培模式,助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 聚焦制度体系建设   厚植窗明几净的“待客”之道


郊区区委结合市委关于《2022年阳泉市深化省校合作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出台《2022年阳泉市郊区深化省校合作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建设一批省校合作示范点,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打造一批创新平台,落地一批产业项目”工作思路,积极指导郊区教育工委结合郊区教育“培育难、发展慢”等实际情况,细化目标任务,健全制度保障,分别制定出台《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高校优质生源基地建设》《大学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等三大基地工作实施方案,确保基地建设有章可循、有章可依,为搭建人才培养体系夯实平台之基。


二  聚焦三大基地建设  厚植搭台唱戏的“迎客”之道


郊区区委抽调人社局、教育局等部门精干力量以及部分学校负责人组成考察团,由“一把手”亲自带队赴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和晋中学院等学校进行深度交流,详细洽谈基地建设相关事宜并取得丰硕成果。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三所院校相继与荫营中学签订了“高校优质生源基地”建设协议,并向荫营中学颁授了“优质生源基地”牌匾;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与区教育局签订了“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协议,并颁授“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牌匾;晋中学院“大学生联合培养基地”授牌仪式在育才小学举行。基地的建立有效助力了先进理念的引进和优秀人才吸纳培养,为全区招引更多优秀人才提供了新途径、新渠道。


三  聚焦联培模式建设  厚植互通共进的“留客”之道

围绕“三大基地”建设,结合郊区实际,在合作模式上进行大胆创新,积极打造“联培模式”,为郊区发展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为更多的人才搭建“逐梦舞台”。一是深化大学生联合培养。延伸与晋中学院“省校合作”势头,为二十批次2600余名晋中学院实习生在各中小学提供顶岗实习岗位,通过专业培训、红色研学、名师示范、专题培训等措施,培养和锻炼了大学生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能力,提高了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也为郊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动力。二是开展学校教育教学联合研究。以“高校优质生源基地”建设为契机,荫营中学与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三所高校达成合作协议,同时积极与高校沟通,加强了在教育理论、学校管理、教学手段等方面的交流。三是开展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建设。与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共建了“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同时不断深化与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等高校的合作,为宣传推介郊区、吸引优秀人才发挥了积极有效作用。


举一纲而万目张。今后,郊区区委将进一步加大深化省校合作力度,深入推进基地建设,加强合作交流,携手高校共同探索优秀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引育的新机制,为各类人才奋发干事、创新创业搭建舒适共赢的“会客厅”,集聚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加力。



来源 | 郊区区委人才办


微信图片_2023072410232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