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瞄准肉羊产业 延伸种养循环“绿色链”


640 (1)

项目施工现场


4月1日,位于郊区荫营镇双福村南垴虎峪掌的鑫宝路1万只肉羊养殖项目建设现场,隆隆的机器作业声不绝于耳,工程车、挖掘机穿梭忙碌着。一栋上下两层的现代化羊舍已初见雏形。“今年元宵节过后,我们就复工了。这段时间,大伙儿加班加点干,项目进度挺快。这个月,我们就将开启青贮池、蓄水池、饲料库和其余3栋羊舍的建设。”市鑫宝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东方说。


鑫宝路1万只肉羊养殖项目是郊区的重点农业项目之一,一期总投资约2000万元、占地20余亩。项目能在村里落地,让村民看到了希望。参与项目招引、项目推进的双福村村委会主任、南垴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张海江说:“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我们一直想尝试发展特色农业。鑫宝路1万只肉羊养殖项目在村里落地,我们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和市鑫宝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合作。这样一来,村民种植的玉米和农作物收获后的秸秆不出村就能消化,肉羊养殖基地能吸纳村里的剩余劳动力,种养循环‘绿色链’也延伸了。”

  

“智能喂料系统、智能清粪设备、智能通风设备等全部用起来,管理1万只羊需要几个工人?”在项目建设现场,王东方抛出的一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好奇。他没有立刻给出答案,而是指着不远处的羊舍细细描述起那里几个月后的样子。“完成羊舍主体建设,我们就将安装调试配套的智能养殖设备。有了智能喂料系统,饲料的配比会根据羊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科学设定,配制好的饲料会从羊舍外的饲料库通过料线直达羊舍内的食槽。”“智能清粪设备是解放工人双手的‘神器’。有了它,羊儿的粪便会被定时自动清理,统一收集起来的羊粪还能制作成有机肥。”“未来,在羊群日常防疫、母羊生产、小羊羔育成等环节,我们也会参考智能化养殖系统收集的数据指标做好科学管理。有了这些设备的助力,一个人管好上千只羊也很轻松。”……王东方的介绍,让人不禁感叹要想扩大规模养好羊还得依靠前沿科技、推动养殖方式革新。

  

提起养殖品种,参与肉羊选种工作的张海江如数家珍。“瞅来瞅去,俺们最终选定了湖羊。”张海江说,“湖羊有疾病少、宜圈养、生长迅速、适应性强、一胎多羔、出肉率高等优势。我们已经和长治市沁源县的一家种羊繁育基地预订了2000只湖羊,等羊舍建成就能把它们运回来。”

  

深翻土地、加施底肥、购买种子……天气渐暖,张海江也早早张罗起备耕的事儿。张海江说,村里的500多亩农田主要种植玉米、谷子,秋收后农作物的秸秆将被全部收集用于加工肉羊饲料。今年,他们还准备继续推进撂荒地整治,盘活利用好耕地资源,为村里延长种养循环“绿色链”夯实基础。

  


来源 | 阳泉郊区之窗


17116113558793a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