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规矩固庄”的治村秘诀

近年来,阳泉市郊区河底镇固庄村“规矩治村”的经验受到外界广泛关注,全国25个省、市10万余人到过该村参观取经。在前不久召开的山西省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动员会暨培训会上,作为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唯一代表,固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三虎作了题为《村制立规矩   管好民生账》的交流发言。


固庄村位于郊区北部,面积4.7平方公里,365户,847人。漫步村里,随处可见“规矩固庄”的宣传牌匾,甚至村中主路都命名为“规矩路”。“规矩固庄”在全国也能挂上名号,“规矩治村”是该村特色。


说起村里立规矩、定制度的初衷,张三虎感慨万千。


2008年,张三虎上任伊始,村里大街小巷垃圾遍布,家家户户污水乱倒,东一个狗窝,西一个煤池。有的村干部闲得没事,还在村委办公室玩扑克。虽然《村规民约》原来就有,但由于一些条款制定时有漏洞,执行过程中有弹性,所以很多都形同虚设。于是,固庄村把重新修订各项制度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固庄村广泛征求民意、反复研讨修订,经全体村民大会表决通过,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固庄村村务管理执行标准汇编》,发放到每户村民手中。这些制度大到村里发展规划,小到党员村民行为规范,囊括了村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卫生清扫、居民养犬,事无巨细,纤悉无遗。其中一些来自群众当中的好建议成为了制度的重要内容。很多到固庄村参观学习的,无不称赞固庄制度实用性好,可操作性强,值得借鉴推广。其中“六议两公开+全员承诺”工作法,还荣获全国“社会治理十大创新成果”提名奖。


制度好定,执行难。固庄村民真就“听话”“服管”?这么多制度真能一项项执行下去吗?带着疑问,记者深入采访,终于发现了固庄各项村规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秘诀,用村民任保花的话说就是:“人家村干部们带头吃亏,咱老百姓还有啥说的?俺村的村干部不好当,孩儿们不容易……”


 “卫生制度就是一个例子。”村民张志强说。

在村里转一圈,发现哪儿都干干净净,连墙缝、房顶、旮旯里,都看不到一点垃圾,记者感叹固庄村不愧是“山西省卫生示范村”。但张志强却说:“俺村没有一个专职保洁员,卫生是全村人在打扫。”


“以前可没这么干净。”张志强说,十多年前,村里“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环境脏乱差”。村里雇了一批批保洁员,但总有村民背后议论:“村里的钱都让保洁员挣了,他们干活是应该的。”“垃圾不让随地扔?那保洁员是干啥的?”


怎样才能调动群众参与卫生管理的积极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2010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进家入户遍访群众,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多次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研究确定解决方案。最后,在全体村民大会上,张三虎动情地说:“环境卫生是咱村的‘脸面’,也是每个村民的‘脸面’。要想把咱们的‘脸’洗干净,就要靠每位村民共同努力。以前村里雇专职保洁员打扫卫生,大家有意见。我知道,大家也不都是为了钱,而是就想要一个公平。以前咱村清理卫生每年要花18万元。咱现在有个计划:以后,咱村只花1万元倒垃圾费,省下17万元全部给大家发福利。但是,各家需要把自家房前屋后打扫干净,划分卫生区,明确责任人,好不好?”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但是有人提出:“除了每家房前屋后,村里还有一些公共区域比如进村公路、健身广场、农民公园、村内街巷等,让谁扫?”张三虎说:“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考虑到了,村‘两委’会议、党员会议一致通过,公共区域由村干部和村工作人员义务清扫。”会场响起更加热烈的掌声。


村里对环境卫生约法三章:谁家卫生打扫不好,停发当月的福利,村委用此福利雇人打扫。老弱病人、外出打工无法打扫的,也可以自己委托他人代替。村里会定期检查卫生、考核评比,对卫生搞得好的表彰奖励,对脏乱差拍照公示做出处罚。


要让村民有规矩,干部首先守规矩。固庄村定制度立规矩,首先就是给村“两委”定,村干部违反制度加倍处罚。比如卫生制度,村里特别规定:村干部要带头执行卫生制度,不仅要搞好自家房前屋后的卫生,还要积极主动去义务打扫公共区域,打扫不好双倍处罚,停发两个月的福利;打扫得好也不参与评奖,把获奖机会让给村民。


这一来,村民无话可说,心里是服气的。


不仅是保洁,其他规矩制度,村干部也是带头“吃亏”:比如,村里“十二星”文明户评比,要求村干部必须达到“十二星”文明户标准,参加评比,但不参加奖励,把奖励让给村民。比如,全村庙会,只要参加表演的村民都有奖,最高奖金1500元。村干部须带头展示才艺,同样不参与评奖,把奖金留给村民……


多干活吃亏受累,干不好处罚加倍,干好了没有荣誉……固庄村的村干部能受得了这种“委屈”吗?村党总支副书记任丽慧认为,首先,固庄村“两委”干部认识水平和思想境界确实比过去提高了,“村干部带头干,说话才有底气,办事才有人跟”,是大伙的共识。其次,在一个村里,群众对标看村干部,村干部对标看村书记,而张三虎在这方面也给大家带了好头,村里“吃亏”最大的就是他,上任十几年来,他不仅不挣村里工资,还为村集体“倒贴”进去很多。


2009年,因煤而兴的固庄村被政策性关闭村办煤矿后,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在村“两委”会上,新上任的村里“能人”张三虎提出要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地面产业,增加村民收入。但大家想到村集体账上100多万元的外债,再看到邻村有的办企业不仅没赚钱,还把开煤矿时积攒的“老本”赔个精光,村民们都泄了气。当时张三虎自家的企业正经营得风生水起,他就自掏腰包500万元,向父老乡亲立下“军令状”:“如果村办集体企业赔了,就当我自己交了‘学费’,如果挣了,算大家的!”看到张三虎为了固庄村的富裕“蛮拼的”,大家才将信将疑同意上了项目。从2009年4月到9月,短短半年时间,张三虎依托自己多年经营企业的资源、信息和人脉,利用自己和部分村民筹措的共800多万元资金,分别创办了新型材料、型煤、食用菌、乡村食府、纯净水厂5个地面企业,安排村民就业100多人,人均工资2450元。当年村集体就有了80万元的收入,村民实现了按股金的30%分红。2010年,张三虎又想方设法为原煤矿63名工人解决了长达16年的拖欠工资。村民对村干部有了信心,对固庄村的未来有了信心。一路奔跑一路汗,一路风雨一路情,2021年,固庄村总产值达390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320万元,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26000元。


……


固庄村的村干部就靠着这种吃亏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凝聚了人心,村里规矩的环境,也为全村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干群齐心,闻令而动,各项工作顺风顺水,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固庄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议事协商创新示范单位、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试验田、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固庄“规矩治村”的经验做法,在全国也有了名气,原本宁静的小山村隔几天就像赶集一样热闹:前来参观学习的、考察调研的、现场观摩的、各路新闻媒体采访的……张三虎也被中共农业农村部党校特聘为农村讲师,被邀请到全国各地为农村干部进行培训,倾情传授“规矩固庄”的治村秘诀。



来源 | 郊区融媒体中心

微信图片_2023072410232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