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家门口”服装厂成村民增收“加油站”

微信图片_20240620140057


工人做服装质检



“姐妹们,我看大家这几天对棉服的交付标准都熟悉了。6月中旬,咱们就得把1万件棉服的成品打包发货,接下来咱们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尽量提提速。大家动起来,分头干吧。”5月29日,郊区河底镇任家峪村的服装加工车间内,车间负责人刘宝华一大早就开始分配任务。班前会结束后,女工们迅速来到各自的工位上,有的负责贴标,有的负责整烫,有的负责成品质检,车间里一派忙碌景象。



村里20多名妇女走出家门进“职场”,也就是最近一年的事儿。去年年初,任家峪村确定了“盘活闲置资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思路后,一直在找合适的项目。外出考察、对接外地企业、询问村民意愿、集体讨论研究后,他们确定引进上海享亮服装有限公司服装加工项目,将村里一处900余平方米的闲置厂区改建成了服装加工车间。去年5月,车间改建完成后项目正式投产。“乡村车间制衣忙,不仅能带动村民就业、增收,而且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起这个项目,任家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任亚洲高兴得合不拢嘴,“这个1万件棉服的订单算是我们接到的比较大的订单,现在大家干劲十足。”



服装加工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作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强度不大、入行门槛较低、可吸纳劳动力多,非常适合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是任家峪村实现“造血式”发展的积极探索。听说村里要办服装加工厂,不少妇女动了心。任秀云就是其中之一。应聘上岗后负责服装整烫,虽说工作辛苦,可她甘之如饴。任秀云说:“每月有1900块的基本工资,上满26天就算全勤。订单多时累是累点,但能挣3000多块钱,比出去打工强多啦。”



“设计、打版、制样等前端环节和产品销售环节由上海享亮服装有限公司负责,村里的女工们只需做好来料加工,俺们发展服装加工产业少了很多后顾之忧。”当被问及村里与上海享亮服装有限公司的合作模式时,任亚洲解释道。为了和上海享亮服装有限公司达成稳固的合作关系,任亚洲要求工人务必要把控好产品质量,以信誉换取源源不断的订单。



刘宝华说,车间刚建好时,上海享亮服装有限公司派老师来指导,手把手教女工服装加工的要点。工人们严格按照公司寄来的样品分码加工,订单交付后对方很满意,很快又寄来了后续订单的布料和辅料。随着实操经验的不断积累,如今来了新订单,女工看过样品和尺码要求基本就可以上手。遇到一些工序复杂的加工品类,上海享亮服装有限公司的师傅会视频“连线”、远程指导。



现阶段,任家峪村的服装加工车间主要承接校服、棉服、T恤、工作服、冲锋衣等代加工生产业务。任亚洲说,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引进一个适合村里的好项目不容易。下一步,他们计划在培育注册特色品牌的同时,综合考量村里闲置厂房、剩余劳动力因素,稳妥推进项目二期建设——扩建服装加工车间,吸引更多妇女走出家门,经过专业培训后充实到服装加工队伍,让“家门口”的服装厂成为村民增收的“加油站”。



来源 | 阳泉郊区之窗

17116113558793a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