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河底镇:“千万工程”引路 破解和美共富“密码”

微信图片_20240812145207

俯瞰河底镇 武勇峰摄


早晨在“初心”公园散步,晚上在小区跳广场舞,是郊区河底镇固庄村村民李瑞华每天的“必修课”。“俺们住进配套设施齐全的小区,楼下有公园、做饭用天然气、冬天有地暖,比原来住旧窑洞强多了。村里免费给村民供应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还给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养老金,村集体企业能为不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俺们几乎没啥后顾之忧。”李瑞华细数乡村的美好,人们能具象化地感受固庄村人的幸福。


固庄村的发展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河底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今年以来,河底镇坚持以围绕“一条主线”、培育“三支队伍”、实施“五项工程”、打造“N个品牌”的“135+N”党建工作思路为统领,紧盯重点项目建设、集体经济壮大、民生福祉增进,全面构建“一镇三业”发展格局。“千万工程”引路,河底镇持续造梦乡土、造美乡村、造福乡民,努力破解和美共富“密码”。


近段时间,走进村庄、田野欣赏美丽风景的市民很多。采摘、登山、垂钓、露营……从忙碌的工作中短暂抽身享受一段悠闲时光,这样的愿望在河底镇燕龛沟就能实现。一条燕龛沟串起的北庄村、程庄村、燕龛村、曹家掌村在这个季节比春季更有韵味。山岭的绿色深浅不一,燕龛河、人工湖波光粼粼,墙绘五彩缤纷,藏匿林间的木屋民宿仿佛将人带入了童话世界,人们目之所及美不胜收。


家住燕龛沟的村民,说起身边的变化很有发言权。6月30日,河底镇程庄村启程农家乐的负责人王虎银一大早就和服务员扎进厨房准备菜品,“今天中午客人订了6桌菜,有的食材不够了咱们得赶紧补”。虽说开业才两个多月,但启程农家乐已经渐渐有了名气,节假日来“打卡”的食客格外多。“店里的生意好,和俺们地道的农家特色菜分不开,也和村子环境向好、名气提升分不开。内因、外因都‘给力’,俺们才能越干越有信心。”王虎银道出了开办农家乐几个月来的心里话。


和王虎银有类似感受的,还有市六棵槐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彦云。将合作社的蜂蜜生产基地设在燕龛村,郭彦云正是看中了燕龛村及周边区域空气清新、水源充沛、蜜源植被茂密的优越自然条件。他说:“燕龛沟一带山清水秀、蜜源植被丰富,蜜蜂的生长环境越来越好,产出的蜂蜜品质自然也越来越高。现在,我们的蜂产品不光品质好、种类多,包装也正在升级。我们设计生产的独立包装的口袋蜂蜜、方便卫生的矿泉水搭档‘泉蜜摇’刚刚上市,顾客反响不错。”


燕龛沟从一处美向全域美、一时美向持久美、环境美向生活美转变,是河底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一直是镇里抓在手上的大事。“今年,这项工作的进程有所加快,我们不光进一步明确了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的宜居乡村建设路径,还结合‘美丽庭院’评选活动广泛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在督促固庄村、山底村2个全国文明村,北庄村、程庄村、燕龛村、曹家掌村4个森林乡村(含国家级、省级),任家峪村、曹家掌村、苇泊村等9个省级卫生村做好长效管护的基础上,我们正努力创建一批精品示范村。”河底镇党委书记冯燕斌说,“创建精品示范村涉及方方面面,我们既要强化乡村空间设计和风貌管控,又要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既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又要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此外,坚持农民唱主角,促进‘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繁荣乡村文化、推进移风易俗,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也不能忽略。”


乡村环境美起来的同时,美丽乡村建设不断驱动“美丽经济”勃发。眼下,在河底镇,集体经济基础好的村庄业态更加多元,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庄科学谋划适宜产业,村村不甘落后,正奋力实现“颜值”与“产值”的“双向奔赴”。河底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宁说,“千万工程”从整治环境入手,但并未就环境抓环境,而是科学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河底镇今年立足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现代文旅产业,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三大产业呈现出齐头并进之势。


小暑时节,东南沟村的生态农场里各类作物长势喜人:西红柿已经进入果实膨大期,一颗颗挂在枝头的绿宝石渐渐转红;一个个条纹清晰、圆润饱满的西瓜“躺”在茂密的绿叶间静待成熟;贝贝南瓜表皮墨绿,个头已接近成人拳头大小。东南沟村村委会主任谢必程说:“这几年,村里陆续改造高标准农田900多亩。今年,除了种植500亩富硒玉米、500亩富硒高粱,我们开辟出50多亩地试种了西红柿、贝贝南瓜、西瓜。我们将用于灌溉的主管铺设入田,抽上来的温河水能到达生态农场的每个角落,即使天旱作物也能‘喝饱’水。此外,我们全程施农家肥、人工除草,为的就是种出无公害的蔬菜水果,让人们找回‘小时候的味道’。”再过二十多天,生态农场里的蔬菜水果才能成熟,可谢必程并不担心销路。“前段时间,我们已经和阳泉蔬菜副食有限公司合作打造了一个社区精品店,店面就设在桃南东街药材站附近。将来,我们的西红柿、贝贝南瓜、西瓜就会在那里上架,市民选购更方便。”谢必程说。


现代农业发展势头强劲的还有山底村。6月下旬,郊区山达农产品冷冻冷链加工有限公司薯条生产线投入试生产,成功产出首批速冻薯条产品。作为山底村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龙头项目,它的试运行让全村人振奋。筹备、建设历时2年,总投资接近1600万元,提供80余个工作岗位……这个项目的“含金量”远超山底村近年来打造的其他项目,达产达效后年加工各类冷冻农产品2000吨以上。山底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潘计红说:“这个项目达产达效,不仅盘活了村里的闲置厂房,而且优化了村里的产业结构。我们得加快让这个‘冷’产业热起来,持续带动本地农产品销售、劳动力就业。”


温河灌区纪念馆提质升级项目、中佐村包装材料加工项目、燕龛沟四村文旅康养综合体项目……如今,村村谋产业成了河底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村村寻找发展的更优解,河底镇“全域共富、乡村和美”的愿景,未来可期。


【乡镇干部话振兴】

  以“服务指数”刷新群众“幸福指数”

  河底镇党委书记 冯燕斌


  “千万工程”的内涵不断深化、外延不断扩展、成果不断放大,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今年,河底镇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锚定建设生态宜居小镇目标,全面提升乡村党建水平、乡村发展水平、乡村治理水平、乡村建设水平,着力破解富民强镇“密码”,高质量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我们将以党建照亮奋斗航程。我们认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以“135+N”党建工作思路为引领,全面建强干部、党员、人才三支队伍,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固本提能、党务业务融合提效、集体经济壮大提质、联村党委品牌提档、基层治理优化提升五项工程,精心培育党建品牌,切实推动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我们将以担当推动产业发展,紧扣“一镇三业”发展思路和“一轴一核两优四联”建设路径,继续推进污水处理、供热管网改造、主要道路改造等民生项目建设,加速阳泉市璞鑫耐火材料厂环保提标改造、燕龛煤矿智能化矿井改造等重大项目入库纳统,统筹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现代文旅产业协同发展,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将以奋斗书写治理答卷,进一步健全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细化网格党组织管理服务体系,充分聚合镇村党员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积极投身人居环境集中连片整治、温河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打造形神兼备、内外兼修的美丽河底。


我们将以实干增进民生福祉,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作用,健全完善志愿服务、积分管理、星级评定制度体系,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回应群众关切,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 | 阳泉日报

微信图片_2023072410232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