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郊区:聚焦“四点”狠发力,争取“合作”新成效

阳泉市郊区深入贯彻省委、市委关于深化省校合作重要部署,通过紧抓“关键点、薄弱点、创新点、发力点”,积极加强与省内外高校对接洽谈,主动服务合作成果落地落实,强力推动“12大基地”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找准关键点,实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紧密围绕“项目、人才、平台”三大要素,与浙江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20余所省内外高校对接联系,大力推进“校友招商引才基地”“优质生源基地”“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大学生联合培养基地”“红色教育和国情教育基地”等“12大基地”建设。利用承办全国大学生微电影邀请赛良好契机,热情展示“中共第一城”优质风貌,有力提升郊区的知晓度、知名度。结合全区乡村振兴现状实际,同30余所高校高院针对性开展组建耐火材料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资源循环利用研发示范基地、开展无机材料应用研究等资源共享共建合作。


二、补强薄弱点,实现“总体筹划,精准对接”。


坚持“走出去”学专业、学先进,着力提升转型发展的“含新量”和“含金量”。区政府分管副区长带队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就大学生实习实训、大学生联合培养、地质灾害治理等方面进行对接洽谈。区科技局赴山西大学就功能食品与大健康领域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创建工作进行对接洽谈,并到太原理工大学就与我区山西斯达瑞数字产业园运营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数字化货运项目进行深入交流。区级领导和各相关部门根据各自分管领域和行业特点精准对接高校,实地走访10余次,大力宣传郊区人才新政,有力推动与高校探索实施创新型人才引育工程。


三、抓住创新点,实现“揭榜挂帅,开门迎客”。


用真心实意广邀高校贤才,谋求共建共赢。邀请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吴庆标一行到我区回访,就科技发展、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以及高温材料(耐火材料)研究院项目等进行交流洽谈。区委宣传部主动联系中国传媒大学二级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张傅教授到河底镇温河工程创业史迹展馆、西南舁乡进行专题调研。积极承办“中共创建第一城杯·我眼中的阳泉”全国大学生微电影邀请赛,成功邀请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22所高校来泉拍摄创作,以影视专业独特视角展示郊区晋阳府醋厂、“北七村”乡村振兴示范区、砂器制作等优势资源,开展多层次、立体化宣传,积极营造热烈氛围。


四、突出发力点,实现“校企合作、共建共享”。


积极发挥政府主体引导作用,区科技局、商务局等单位牵头,充分利用“企业人才引进十条”等政策优势,畅通本土企业同高校间的交流渠道,倾力打造产学研用为一体的校企合作共享平台,启动建设区科技创新中心,在培育建设特色化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联盟等创新科研平台上持续发力。山西河坡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依托国家重点科技专项已成功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阳泉冀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被认定为山西省第二十五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北京科技大学与山西中科泓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郊区资源循环利用研发示范基地入选省校合作科研平台“市级示范项目”;金隅通达与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和阳泉清研院共同申报省级工程研究中心;裕盛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与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共建功能食品与大健康产业研究院等。



来源 | 郊区区委组织部


微信图片_2023072410232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