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李永和:为了这片土地

李永和:为了这片土地

O张秋成


图片2


2021年,李永和接下了需在两年内完成的“产业强镇”600亩标准化果园建设项目。尽管他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到6月份中旬,也才完成了300多亩。事情不能拖,永和很着急,拉上我就来到了村南面这座地势较高的小背坡上……

“大西庄的土地也太零碎了些吧。”李永和指着远处那些一条一缕的小块地说,咱村就是这条件,北面是高高的凤凰山,那边梁上的土地还算好些,可这两面就是不行了,净是这种山沟沟圪夹着的土地。特别是这一带,面积不大,荒坡很多,很多人都不种了。

也真是。从这里望过去,到处是绿影重重,仔细看看,确实都是以荒草荆棘为主,很少能看见庄稼。

其实,要拿以前的标准来看,以前大西庄的农业条件还挺不错的。

大西庄村的面积4.6平方公里,共有土地1500多亩。早在五六十年代,大西庄就种植苹果树,开始了由纯农业转型农果经济协同发展的道路,全村的经济林地基本上保持在600亩左右。

图片3

如果除去果林地,大西庄还有耕地将近600多亩,全村人口700多口人,这个人均面积真的不算少。事实证明,人们只要勤快些,能给地里施上水肥、卖把力气,小康光景的吃喝就不会愁。

但是,现在——当开厂、打工成了获取报酬更为便捷的途径以后,特别是年轻人,对这种条件较差土地的种植热情大大萎缩,好多条条块块都被撂荒。从小到大,从少到多,李永和不得不对土地的未来开始谋虑。他按照了“统一规划,源头治理,开复并重,分步实施”的原则,采取回填与就地取土相结合的方法,对多年废弃的采矿坑点进行了复垦。光是2019年,就复垦造地100 余亩,仅荒地荒坡、公路沿线绿化就达到20亩。

2018年,李永和利用政策支持,成立了凤凰山种植专业合作社,把村民的土地流转回来,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经过几年的发展,他们在小杂粮、苹果、梨种植的基础上,还开发试种了桃、杏、樱桃等特色水果。特别是新栽的200亩玉露香梨和10亩桃树,长势都很好。

对于大西庄来说,就是将这条块分散、难于规模管理的林地转换为标准化果园。国家给予的配套资金支持大概是1:3。也就是说,想要把这600亩标准果园建成,需要1200多万元,而国家的支持款项为300多万元,自筹资金的比率还是很大的。

接到任务,李永和也曾信心满满。资金方面,他可以动用一切方法,包括借贷来解决 。但是,今年前半年以来由于疫情的影响,承包方无法按时按计划调配工人机械,导致接下来的300多亩施工空间,被压缩在短短的半年之中。怎么办?

为此,李永和急得上火。所以,他对于我的采访约请,拖了又拖。直到今天,才答应抽出半个下午见面聊聊。

着急归着急,看起来永和还是很有底账的。他说,他已经有了前300多亩建设的经验,如果接下来这半年,承建方能够集中力量建设,还是能够完成的。

你看——他给我指着不同的几个方向上,好多新开的土地有了雏形,而且还有了玉茭苗在茁壮成长。

图片4

图片5

我相信他一定能完成。

永和是个不喜欢说话的人。但是,我却认为他是个能干事的人。

下午,我比永和约定的时间早到了一个多小时。他安排村委会副主任李文生和副书记史俊英先陪我聊着。大家都说,永和的人品没得说,我们之间从来没有因为工作发生过什么不愉快。

俊英说,我负责的工作要做这做那,只要会上说清楚了,永和都会积极支持。他嘴上总是那句话:“好好做畦。需要花钱的事情,如果能安排好,那就跟会计处理去。实在要的紧,我先给你拿上。”

村里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几个人一碰头,永和还是那句话:“你们给大家讲清楚、安排好就行了”——从来都是给你全力支持。

为什么?十多年的一把手,永和够忙啦。他要考虑和处理最重要的事情。党建工作、村务管理等事情,那就得副手们多来张罗了。

你说他忙了些啥?

看看村里的变化 ,就知道永和忙了些什么了。

2010年, 集中力量实施户户通工程3万平米, 道路两旁进行了绿化;2011年,筹划完成了720米的深井一眼,还成立了大西庄供水站,使老百姓的生活、生产用水有了保障;2012年,他跑前跑后,引进河北唐山星火会源耐火材料厂,解决了一部分老百姓的就业问题;2013年,修建文化广场,配备文体活动室、图书室等活动场所,并安装健身器材20套,为全村安装路灯46盏,村庄南北入口 还安装了不锈钢牌楼;2014年,投资150多万元重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六一五 ”惨案遗址,增加了展室6个,新建了宣誓墙;2015年在大卫沟造地100亩,修建了蔬菜大棚21个,清理大河工程;2018年成立了凤凰山种植专业合作社,2019年依托北七村乡村振兴,完成了改厕。后来,又完成了煤改电……你说说,这些工程的需要跑多少路、筹集多少钱!

2011年的时候,他积极为村里招商引资,引进了阳泉市宝鑫现代养殖场。这项工程,不仅成了国家生猪储备库,还是农业部实验示范点。他从河北省招来了宝福现代农牧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当初定下的目标就是以生猪为龙头发展畜牧业,带动沼气运用、果树种植,实现一场(养猪场)一池(沼气池)一园(绿色无公害农业园)种养殖结合的循环经济模式,为了扩大效益,他又引进了年出栏两万头的猪场汇鑫现代养殖场……

你看看,话匣子一打开,他的讲述就像止不住的流水。

图片6

农村麻,就得以农业为主。永和说了,农民不靠土地还行?所以,永和主导我们先后成立了凤凰山种植专业合作社、科隆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源宝鑫农业有限公司。村集体有土地600多亩,又流转回村民的土地600多亩,实行托管式经营。但是,有一笔账,永和心里头不知道算了多少遍——

图片7

图片8

流转回村民的土地一共有600多亩,每亩每年要给农民的流转费是500元,这就是300000元吧。

流转土地以后,农民在合作社里劳动力有35人,以每人1800元的工资算,这又是63000元。

前边说到,对于那些流转回来的土地,进行了平整复垦,每亩地的费用是6000多元,已经整合了几十亩,这又是几十万。

党总支村委干部以及后勤人员,一年的工资咋也得二十多万元吧。

就这样简单算算,林林总总的加起来每年100多万。

还有,每年要给群众发福利……

还有,那项绝不可拖欠,更不可能停用的集体用电的电费。

说到这儿,会计正好进来汇报请示:“那个月的电费还在账面上爬着了,紧该交了。”

永和想也没想就说:“我早就给了人家了。”

“嘿,你看俺书记总是一着急就拿自己的钱垫支。”

我问永和:“你记得垫出多少了?”

李永和摇摇头说:“谁还记那干什么了。咱是吃大西庄的水长大的,为村里做点事,应该。一开始干个体起步,到今天,家里的企业干得挺顺利,哪一分钱的得来,不是靠党的好政策,靠老百姓的扶持,咱搞好了,给群众办点实事,回馈社会才是正理……”

李永和的舍得,又岂止只是垫支呢。

副书记俊英从他办公室搬过来几个奖杯证书。

一个是由郊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颁发的“五星级志愿者”水晶奖杯,缘由是永和已经连续献血7000cc;

一个是由郊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十星级文明户”荣誉牌;

一个是由西南舁乡人大授予的“爱心人士”荣誉匾,是褒扬他连年捐助贫困家庭学生上学的善举。

当我为他的7000cc连声赞叹时,副书记又说:每年的工资,班子成员以及后勤都能拿到手。但是书记啥时也是说先不用管我……

再比如 ,俺们几个村委干部搞后勤的,出去办事开会也从来没有什么差旅费、电话费什么的。永和不仅不要工资,还开着自家的车办公家的事,连一升汽油也没有报销过。

自从决定打造600亩标准化果园,李永和惦记得吃不香,睡不好。常常是5点起床早早就到了地里,看看树,浇浇水。等到干活的村民去了,他常常把已经栽好的果树一棵不落地浇了一遍水,然后和村民一起栽树、干活,半个月从未休息过一天。

李永和主抓经济,但从来都把党的工作当中最重要的事情来抓。俊英说,“在永和的主持下,党总支关于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工作一步不落地有序推进,目前,已经开会12次,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动员学习。在第二阶段里,大家针对自己的工作拉出了问题清单,并在会上进行了问题原因剖析和对照检查,实行了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硬件建设也基本完成——为什么要说这些?因为我最想说说的就是,俺们这个班子成员从来都是没福利、没待遇、不争议、不争利, 所以,大家干起来才各负各责、协调一致,互相支持、工作效果明显。这一点,我们都很佩服。”

还有一点,我今天算是领教了。

跟永和交往,保证让你实心踏地。乍一看,他老实巴交很少出言。但要说到工作,说到要紧处,永和的言语中总是透着一种诚恳。

他说:“办个人的事,要诚实交友。轮到办集体的事,好友们都会伸出援手。 比如村集体年年这么大的花销,一时半会儿集体的账上转不开,就得找朋友们帮忙。大家也都非常仗义,只要我开口,多少总要给你拿点,帮你先解决问题。” 他又说:“农村,离不开土地。老早以前,村民们有的是卖了自己的承包地,有的干脆自己挖矿,把原本好好地土地弄得坑坑洼洼。从自己当上干部以后,就阻止村民们毁地挖矿,还得罪了不少人。”

“去年,选举前自己也想过,干了十五年了,觉得有点累了,想辞去不干。但是回头一想,自己就是村里人,不干书记主任你也不能离开,还不如再干几年,好好把那些土地整理一下,达到复垦的效果,在地里种上树,让树上快挂果,给村民们的分红再多一些……”

“还说这剩余的300亩标准化果园的建设畦,不仅要花好自己辛辛苦苦筹集到的资金,更要确保国家投资用好。年底前完成,这个目标不能变,也不敢变。”

听他的讲述,你得耐着性子。

听他的描绘,你能飞腾起来。

想到我们路过汇鑫农业正在筹建的粪肥处理中心时,他的眼睛闪出的光亮,让我永远不能忘记——

这是他梦寐以求的那个种养殖循环计划的重要项目,它要把两万头猪的粪便处理成有机肥料,然后投入到面前这些大棚里以及果园,这样,合作社就省去了买化肥的资金,算一算啊,每亩地300元,600 多亩这不就180000 元? 如果产能继续扩大,还能出售给周围村上的农户,那就不是省钱,而是产生利润了。

我跟着他的讲述,心里不断地完成这个故事转化为图像的过程,我似乎看到,养猪场肥猪哼哼,处理厂肥料滚滚,庄稼地和果园里生气勃勃、果实累累,农民们脸上的喜悦跟苹果熟透一样红得漂亮,大山里有了一片片小平原 ,机械化耕作正在实现……

这是一个关于土地的梦想。

这个梦想不是正在实现吗?

我觉得 ,我们应该记住为了这片土地奋斗过的人们。

农村因为有他们,才变得成绿水青山。

村民因为有他们,才能生活得小康富裕。

李永和——一个优秀的党员,一个称职的党总支书记!


微信图片_2023072410232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