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源于热爱 成于坚守—— 专访郊区育才小学首席教师聂文燕
“有一种态度叫享受,
      有一种感觉叫幸福,
      享受着教育幸福,
      你就多了一双发现的眼睛;
      享受着教育幸福,
      你就多了一份快乐的心情;
      享受着教育幸福,
      你就多了一股创造的热情;
      享受着教育幸福,
      你就多了一种生活的诗意,
      就能从平凡中品味出伟大,
      从失败中咀嚼出失败的成就,
      你就会惊奇地发现,
      幸福从此熙熙攘攘……”

在阳泉市郊区首席教师师德师风宣讲报告会上,来自育才小学的聂文燕老师分享了这首小诗。她说,站在不惑的路口,回首从教的光阴,青春慢慢流逝在飘飞的粉屑里,回望那些平凡的足迹,收获的是幸福的味道。


640 (4)

聂文燕查阅语文教学相关资料 


坚   守


 1998年,20岁的聂文燕从师范院校毕业,背起行囊,带着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习时的丁点经验,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踏上了追寻梦想的征途,西南舁联校大西庄小学是第一站。


“去之前我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但一路的荆棘丛生却让我始料未及。”这是聂文燕第一次坐通往山区的公交车,一路的颠簸让她无暇顾及窗外的风景。“毫不夸张地说,司机像是把我们这一车乘客当成石头,甩来甩去的。”25年后再次想起刚入职时的情景,聂文燕记忆犹新。


车到站了,困难却才刚刚开始。聂文燕站在村口,放眼望去,一条小路向远处延伸,路的尽头立着一个“卫星锅”,那里就是大西庄小学。足足步行了40分钟后,聂文燕见到了这个梦开始的地方,五间平房是教室,对面的窑洞是厨房、校长室、办公室兼宿舍,窑洞的顶便是操场。郭校长告诉她,学校一共有四位老师,只有她不是本村人,这也就意味着驻校办公的只有聂文燕自己。那一刻,木窗外的太阳已经落山,阳光正在无可挽回地消逝,与孤独为友,与黑夜为伴的日子刚刚开始。“我还年轻,就当是磨炼。”聂文燕鼓足勇气,开启了她乡村教育的历程。


伴随着战战兢兢,聂文燕登上了三尺讲台,成为16个孩子的“小老师”。初出茅庐的她讲课口干舌燥是常有的事儿,站在讲台上讲不下去更是不足为奇。


“依稀记得校长来听课,一听就是一上午,我讲完数学讲语文,讲完语文讲英语,郭校长当时给的评价是:‘教师如江河般滔滔不绝,学生似醉酒般昏昏欲睡。’”谈起当年的教学囧事,聂文燕说校长的话是忠言逆耳。结果可想而知,期末考试时,她带的班级名次大幅后退,学生上课爱走神是最主要的原因。


后来郭校长告诉她:“三分教学,七分管理。”一语点醒梦中人,从那之后聂文燕便致力于成为一个课堂的有效管理者,与学生共同制定课堂规则,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建立和谐融洽的课堂关系。慢慢地,她的身份又多了一个——老师姐姐,教学成绩也在日复一日的钻研中提升起来。



成   长


智慧美与人格美的和谐结合,是聂文燕期望达到的教学理想境界。她重视“授知”,更重视“培德”,而“培德”首先就要身体力行,这也是聂文燕多年教学工作得出的管理经验。


当要求学生字迹工整时,她会先做到板书清秀、评语大方;当教会学生讲卫生时,她会先拾起教室里的纸屑;当叮嘱学生遵守纪律时,她会先严于律己、遵守校规;当要求学生团结互助时,她会先与人为善、礼貌待人……在她的率先垂范下,班上的孩子个个积极上进、健康成长。


“教师要起到引领的作用。我常常跟学生说:‘你挨着门坐就要负责关门开门,挨着窗户坐,挨着灯坐都是一样的道理。’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干自己能干的事,在一些事上代替老师,他们才能真正地成长。”聂文燕说,“每当我表扬学生时,他们的回答总是:‘我是跟您学的。’”


2013年,因家庭原因,聂文燕结束了坚守16年的乡村教育,调回郊区育才小学工作,两年后接手了当时的三年级42班,一直带到毕业。


“这是我带过时间最长的一届学生,也是最让我骄傲的班集体。”谈起42班,聂文燕至今都十分自豪。每年期末考试班级总成绩总是年级第一,校园四大节(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上总会有42班学生的身影,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称号,连续4年被市教育局评为“先进班集体”……42班在聂文燕的带领下拥有超强的凝聚力,也收获了满满的荣誉。


“我和这个班的孩子们有一个十年之约。”聂文燕说,“在他们小学毕业时,我让他们每个人给十年后的自己写了封信,寄存在我这里。等到十年后他们正好大学毕业,再回来找我要这封信。”


聂文燕对学生倾注了满腔爱心,像对待玫瑰花上颤抖欲滴的露珠一样小心。她始终相信,以爱为刻刀,以学生晶莹的心灵为对象,就会雕刻出世界上最美的雕塑。也正是这份对教育的热爱,在默默耕耘中,她采撷了累累硕果,省“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市“第二批名师培养对象”、区“首席教师”“十佳教师”“模范教师”“教学成绩先进个人”……在教育的麦田里,她用始终如一的坚守诠释着新时代教师的风采。



来源 | 阳泉郊区之窗


1701153484d9b7a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