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不负与教育事业的美丽邂逅——专访郊区职业高级中学首席教师赵素萍

“30年前,不管寒来还是暑往,每当我天不亮就骑上自行车去学校,月亮升到半空才回家时,我总叩问自己——我热爱教育吗?”


“30年间,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每当我带着忧愁和烦恼走进教室时,我总叩问自己——这就是教师生活吗?”


“30年后,岁月流转,花开花落,每当我爬上学校门前的大坡时,我总叩问自己——教师这个良心活我干好了吗?”


热情洋溢、滔滔不绝是赵素萍给人的第一印象。从教30年,用笔耕耘,用爱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今年49岁的她在教师岗位上实现着自我价值。


640 (5)

赵素萍利用课间给学生讲解难题 


角色转换 不断提升自己


1990年,赵素萍参加了中考,并拿到旧街中学应届考生第一名的好成绩,学校通知她可以直接被保送到荫营中学。但赵素萍放弃了,“当时家里条件不好,供我上高中是个很大的负担。”懂事的她最终选择了平定师范的中师专业,自此在心中埋下一个“大学梦”。

1993年的金秋时节,怀揣着青春的梦想,带着所有的热忱,赵素萍正式走上了三尺讲台。从教的第一所学校是旧街乡簸箕掌小学,那是一所偏远的山村小学,距离赵素萍的家虽不远,但山路崎岖,十分难走。


“学校在山梁上,我需要先骑行到旧街村,把自行车放在山坡底下的老乡家里,再步行爬20分钟的羊肠小道,每天上下班来回至少要一个多小时。”刚上班时的艰苦赵素萍记忆犹新。


“刚上班那一年我就当了四年级的班主任,还兼着语文、历史和音乐课的教学。工作量大,每周20节课,还没有头绪,加上家校之间的奔波,我总是自我怀疑,我真的热爱教育这一行吗?”赵素萍对那一段时光的总结是五个字——“累并快乐着”。


直到有一天,她给学生布置了题为《我的老师》的作文作业,班里一个小男孩在日记本上写给她一句话:“she’s a good teacher.”赵素萍的心中无比甜蜜,自己也不过20岁的模样,就能得到学生这样的肯定和赞赏。也是那句话,让她感受到了初为人师的幸福。


1995年,工作调动,赵素萍来到了自己的母校——旧街中学,成为一名初中教师。在平定师范读书时,学校并没有开设英语课,但她从师范二年级起就加入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队伍,自学了英语,并且先专科、后本科,拿到了山西师范大学的毕业证书。自学的英语起到了大作用,第一年她就任教了初一英语。


后来,赵素萍又连任四年初中政治教师,学生考试成绩每年都在全郊区19所中学中名列前茅,1997年和1999年带的两届毕业班中考成绩更是喜人,“三率(参考率、优秀率、及格率)一均分”均是全区第一名。


“那些年我经历过学校的解剖课、学期的展示课、学年的汇报课、市里的公开课,每次都备课到夜深人静,终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的课堂教学水平也逐年提高,从区级教学新秀到区级教学能手……”1999年,在赵素萍24岁时,她成为当时阳泉市最年轻的市级教学能手。同年,她结束了在旧街乡6年的工作,离开家乡,到三泉村支教一年。


2000年9月,赵素萍的教学生涯又上一个新台阶,来到郊区职业高级中学,成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


乐于奉献 用爱感化学生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赵素萍经历过辛苦,感受过疲惫,战胜过挫折,跨越了学段与知识危机,勇敢地成长了起来。但职校工作对她来说仍然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经常有人说职校工作轻松,压力小,其实不然。”赵素萍娓娓道来,“和普通高中一样,我们也要上早晚自习,也有教学压力,不仅要迎接全省对口高考、技术等级鉴定、技能竞赛等挑战,管理才是最大的难题。”


赵素萍所在的郊区职业高级中学有着特殊的性质,和普通高中不同,这里的学生要么是未参加中考直接选择来上职高的,要么是中考失利的。而且百分之八十都是住校生,所以管理压力有时甚至大于教学压力。


提起这23年来在职高带过的那些让她“头疼”的学生,赵素萍脱口而出一个男孩的名字。


2018年9月,她的班上来了一个极为特殊的男孩,刚到班里时几乎每节课都在睡觉,作业也不完成。还不了解他性格的赵素萍就批评了几句,谁知这个男孩当即便给他爸爸打电话,要请假回家,还气势汹汹地说10分钟内不给他请假就从四楼宿舍跳下去。


“我做班主任20多年了,总感觉自己也算身经百战,见过学生形形色色的问题也不少,但当时我还是被他吓到了。”提起这件事,赵素萍依然心惊胆战。


更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个男孩的爸爸竟打来电话说:“赵老师,你别管他,他愿意跳就跳吧,一切后果我们家长自己承担!”当时已是晚上7点多,赵素萍已经下班回家,她的心紧张到快要跳出来,恨不得马上飞奔到学校。最后在她苦口婆心地劝说下,这个男孩才勉强答应等家长来接回家。


从那之后,赵素萍时刻关注着他的动向,发现他的家庭经济状况很好,只是从小父母对他要求过高,经常强迫他学习到半夜,考试考不好也会挨批评。正处于青春期的他开始变得桀骜不驯,不服从父母管教,甚至排斥父母。而他表现出的那些“坏”也都是故意和父母赌气。


知道这其中的缘由后,赵素萍抛开班主任的身份,以一位关爱孩子的母亲形象和他聊了很久:“孩子,你是否知道,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将不再拥有。”男孩的泪水夺眶而出,他说:“老师,我肯定不是他们亲生的,我不优秀,所以他们讨厌我,不喜欢我!”赵素萍慢慢地开导他,并答应会找他的父母好好谈谈。男孩的情绪逐渐从抵触变成放松,对赵素萍敞开了心扉。


有一次,他和父母赌气把自己的手弄伤,赵素萍送他到医院包扎。因为喝了点酒,他总乱动,医生无法下手,赵素萍就把他紧紧抱住。温暖的怀抱对这个男孩来说是珍贵的,是难得的,他不再反抗。“医生缝了整整十二针,这孩子竟一滴眼泪都没流,可是我的心在流泪啊……”赵素萍的善意彻底融化了这个男孩。


当冬天的寒气侵袭时,赵素萍讲课经常被自己剧烈的咳嗽声打断。一天早上,她发现办公室的门上系着个塑料袋,里面是两盒治咳嗽的药,药盒上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祝您早日康复!”赵素萍的眼眶湿润了,那个在别人看来几乎一无是处的小男孩竟给她送来这样的温暖。


后来,赵素萍几次与他的父母沟通,希望他们放下心结,给孩子更多关爱。高二返校时,男孩的脸上终于有了灿烂的笑容,他兴奋地告诉赵素萍:“老师,暑假我爸妈带我去旅游了!”那一年的秋季运动会,他毛遂自荐,全力奔跑在赛场上,为班级争得了荣誉。


爱岗敬业 大胆创新实践

参加工作30年,赵素萍当了25年班主任,并且一直兼双班语文或三班语文教学。30年来她坚持每周3天早自习(早上7点半到校),两天晚自习(晚下班两小时),从未懈怠。


“正确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钥匙,更是通往成功的重要环节。”赵素萍深知,教学方法是关键。


于是她大胆实践,力求创新,将教学工作与时俱进。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第二课堂”之特长展示会、辩论会……其中,“栏目教学”是赵素萍最拿手的。


为了拓宽学生视野,赵素萍在课前十分钟设置名牌电视栏目,如“精彩十分”“焦点访谈”“开心辞典”等,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如“精彩十分”,给学生讲述当代名人俞敏洪、马云的励志故事,激发他们的斗志;“热点关注”,让学生寻找杭州亚运会的亮点,激发民族自豪感;“焦点访谈”,针对校园欺凌、俄乌冲突、巴以战争等热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开心辞典”则主要是“每日十问”,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问题,比如我们国家的全称、国旗、国歌等。


参加工作的30年间,赵素萍多次被授予“模范教师”“优秀班主任”称号,2020年还参加了山西省第十四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比赛,并获二等奖。2023年9月初,赵素萍作为全校唯一符合条件的教师,参加了阳泉市郊区第一届“首席教师”评选并入选。


师者如光,行道致远。赵素萍说,她要做守护学生的“战士”,做仁爱的“园丁”,不辜负此生与教育这一场美好的遇见。



来源 | 阳泉郊区之窗


1701153484d9b7a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