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俯首甘为铺路人 化作春霖育桃李——专访荫营中学教师王海庆

“虽然老得太快,聪明得太慢,但并不影响努力让生活的每一天都繁花似锦……”


“登高望远,努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闲暇美好的秋日时光……”


“秋天即是第二个春天,每片叶子都是花朵。在空气好、负氧离子含量多的山里步行6个小时,2.7万步……”


……


在王海庆的朋友圈里,隔三岔五就会晒出旅游的视频和图片,这一段段唯美的文案,很难让人把他和“高中物理老师”这个标签联系起来,但今年50周岁的王海庆的的确确是一位教龄已经27年的理科教师。


1996年,从山西师范大学毕业的他被分配到自己的母校——荫营中学任教。时光荏苒,27年后再谈起,王海庆依然对自己当初的选择充满信心:“我是个爱研究、爱琢磨的人,我喜欢物理,喜欢做实验,更喜欢把这份初心和梦想带给孩子们。”


640

(王海庆正在为学生讲解课后题)


致力于每一位学生的精彩成长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在王海庆看来,每个学生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唯一的,教学就是要帮助每个学生实现自我,精彩成长,让本来就不同的孩子更加不同。“我从没有、也从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这是王海庆多年来持之以恒的教学原则。


2002年,王海庆完成了人生大事,与志同道合的妻子步入了婚姻殿堂,但准备婚礼却让两人犯了愁,毫无疑问,这将是一件繁琐而耗时的事情,但王海庆却不得不将它简单化。


“人人都知道结婚是大事,就算经常请假,也会被批准,但我心里总是牵挂着班里那些孩子们,就算是请假去准备,也准备不到心上。”王海庆腼腆地笑着说。


在婚礼临近时,他和妻子总是抽时间在中午出去买东西,下午上课前返回来检查学生上课情况,担任班主任的他甚至故意将婚礼选在周六,为的就是不要耽误学生的课。


“我妻子也是荫营中学的一名高中教师,她不仅没有责怪我,还和我步调一致,从没有因为准备婚礼耽误过给学生上课。”提起温惠贤良的妻子,王海庆脸上既有骄傲又有幸福。


今年5月底,王海庆79岁的母亲突发疾病,抢救了两天两夜。作为家中的独生子,他守在医院整整48小时,母亲病情稍微好转后,他便让妻子照看着,自己立马返回学校。“6月份就要高考了,我带的是高三的学生,不能因为自己的私事耽误了孩子们的功课和前程啊。”王海庆的心里时时刻刻念的都是学生。


课堂是师生发展的摇篮


课堂卓越,师生才会卓越,课堂教学是师生沟通、交流最重要的环节,王海庆把“课堂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核心方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物理是一门需要动手的学科,实验能让学生更直观、更忘我地学习物理。”王海庆自信地讲道,“课堂教学就是要制造‘忘我’,通过设置情景,设置步步为营的问题和充满体验感与趣味性的实验,让学生尽量自己动手去做,沉浸其中,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物理规律的来龙去脉。”


“王老师的课最有意思,不枯燥。”


“王老师不会让我们只做题,他会带我们做实验。”


“我有很多不懂的知识都通过王老师的实验想通了。”


……


看到记者采访,前来问疑题的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夸着眼前这位看起来十分严肃的物理老师。


“匀变速直线运动、弹力与弹簧拉长的关系(胡克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些听起来复杂而枯燥的名词,在王海庆的实验里都变成了有趣的小游戏。


为了带学生做出最直观、体验感最强的实验,王海庆自掏腰包购买了很多实验器材。在一次“瓦碎蛋全”的实验中,他发动邻居、家人,好不容易才在后沟村附近找到合适的瓦片,拿到时他满足得竟像一个买到心仪玩具的孩子。


“亲自做,亲眼看,是学好物理的关键。”27年的高中物理教学让王海庆摸出了自己的“门道”。


教育就是要制造崇拜

“亲其师,信其道。”在王海庆的教学理念里,一个学生若崇拜自己的老师,很容易就会学好这门功课。


大学期间,王海庆有幸遇上了国外留学回来的博士导师,导师带着一台电脑。那是他第一次接触电脑,在1994年,在很多人还不知道这个物品长什么样的年代。在导师的帮助下,他学会了一些多媒体技术,并完成题为《用多媒体模拟天体运行》的毕业论文。


毕业不久,王海庆就“花高价”组装了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见证了“刻蜡版”和“计算机”同时存在的教学“碰撞”。


“1996年刚到荫营中学上班时,整个学校只有两台电脑,校长正在为如何快速给学生成绩排名而发愁。”王海庆回忆道,“当时学校里大部分教师都还没有接触过电脑,也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而已经对电脑有一定熟悉度的王海庆用Excel表格“宏”功能轻松解决了这个难题。同一年,他自制了可移动投影片,用投影机放映。2000年又尝试数字化课堂,将电脑接到电视屏幕上,让学生通过电视大屏观看物理过程模拟动画,深受大家好评。


“这些年我经历了多媒体教学从起步到成熟,现在做PPt课件、教学视频都不在话下,前几年疫情期间的直播教学也是手到擒来。”王海庆说。“爱琢磨”是他能有这些成就的关键,而“敢尝试”是推动他向前的主要动力。


“只要有比赛我就会参加,不放过任何机会,人嘛,尝试得多,收获自然就多,最多是‘不行,下次再来’。”


工作至今,王海庆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比赛和评优,多个奖项收入囊中。“山西省第七届中小学教学能手”“阳泉市教学能手”“阳泉市优秀班主任”“郊区教学能手”“郊区第一届首席教师”……他还主持了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并被评为山西省优秀课题。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他身体力行的影响下,所带班级多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考入985、211高校的更是不计其数。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庸庸碌碌而羞愧。”保尔·柯察金的这句名言是王海庆的座右铭,他坚信“痴心一片终不悔,桃李必将竞相开。”晨起暮归,星辰伴途,王海庆用日复一日的行动唱着三尺讲台上最优美的颂歌。



来源 | 阳泉郊区之窗


1701153484d9b7a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