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要制造崇拜
“亲其师,信其道。”在王海庆的教学理念里,一个学生若崇拜自己的老师,很容易就会学好这门功课。
大学期间,王海庆有幸遇上了国外留学回来的博士导师,导师带着一台电脑。那是他第一次接触电脑,在1994年,在很多人还不知道这个物品长什么样的年代。在导师的帮助下,他学会了一些多媒体技术,并完成题为《用多媒体模拟天体运行》的毕业论文。
毕业不久,王海庆就“花高价”组装了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见证了“刻蜡版”和“计算机”同时存在的教学“碰撞”。
“1996年刚到荫营中学上班时,整个学校只有两台电脑,校长正在为如何快速给学生成绩排名而发愁。”王海庆回忆道,“当时学校里大部分教师都还没有接触过电脑,也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而已经对电脑有一定熟悉度的王海庆用Excel表格“宏”功能轻松解决了这个难题。同一年,他自制了可移动投影片,用投影机放映。2000年又尝试数字化课堂,将电脑接到电视屏幕上,让学生通过电视大屏观看物理过程模拟动画,深受大家好评。
“这些年我经历了多媒体教学从起步到成熟,现在做PPt课件、教学视频都不在话下,前几年疫情期间的直播教学也是手到擒来。”王海庆说。“爱琢磨”是他能有这些成就的关键,而“敢尝试”是推动他向前的主要动力。
“只要有比赛我就会参加,不放过任何机会,人嘛,尝试得多,收获自然就多,最多是‘不行,下次再来’。”
工作至今,王海庆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比赛和评优,多个奖项收入囊中。“山西省第七届中小学教学能手”“阳泉市教学能手”“阳泉市优秀班主任”“郊区教学能手”“郊区第一届首席教师”……他还主持了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并被评为山西省优秀课题。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他身体力行的影响下,所带班级多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考入985、211高校的更是不计其数。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庸庸碌碌而羞愧。”保尔·柯察金的这句名言是王海庆的座右铭,他坚信“痴心一片终不悔,桃李必将竞相开。”晨起暮归,星辰伴途,王海庆用日复一日的行动唱着三尺讲台上最优美的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