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为推动郊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2022年郊区组织工作十大亮点

求实尚新,砥砺奋进。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奋力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一年,我们以忠诚为魂、实干为笔、担当为墨,在砥砺奋进中描绘宏伟蓝图、书写精彩答卷。这一年,我们紧扣中心、服务大局,抓基层、强基础、建队伍、聚人才、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新进展、新成绩,以非常之力为推动郊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落实“四个第一”,助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内容,列入党委(党组)“第一议题”、干部培训“第一课程”、三会一课“第一内容”,“第一时间”在全区组织系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努力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贯彻上下功夫,通过“专题+研讨”学习、“线上+线下”宣传、“真学+活用”贯彻等模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机关、企业、农村、学校、社区。开展“喜迎二十大 党员先锋行”主题实践活动,在群众接待部门、窗口服务单位、疫情防控站点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依托全区9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用好用活本地红色教育资源,开展“书记讲党课”“党员领导干部进百企、进项目、进村社”等活动,对8600余名党员进行全覆盖学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凝心聚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落实。


640(12)


二、树立鲜明导向,提振干部队伍“斗争精神”


制定下发《阳泉市郊区区直机关事业单位科级以下干部轮岗交流办法》《阳泉市郊区机关事业单位借调人员管理办法》《阳泉市郊区区管干部因私出国(境)管理规定》《阳泉市郊区区管职级(职员等级)干部管理办法》等干部工作和管理制度。开展干部工作大调研,并健全完善优秀年轻干部库、职级干部库、专业干部库,分类入库,动态管理。持续推进“三个倾斜”“四个一批”“五个优先”,选拔使用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2022年累计调整干部45人次,全年共有13名事业单位科级干部晋升相应职员等级,33名公务员按照“四个优先”依次晋升职级。清退乡镇借调人员15名,交流轮岗25名。先后选派176名干部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持续引导干部在一线实践锻炼中成长成才。组织推荐申报2022年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1个、“人民满意公务员”2人,荫营镇人民政府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成为全市唯一获此荣誉的公务员集体。


640(13)


三、发挥“首创精神”,释放基层治理“乘数效应”


深入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全区6个乡镇围绕区委制定的“13610”治理新模式(围绕一个目标,构建三个体系,实施六大工程,攻坚十项重点任务),结合辖区自身实际和特点,全力构建“一乡镇一特色、一村社一品牌”基层治理新格局。荫营镇创新“党建+区域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推行“4+1”网格化包联、建强“1+1+3”网格员队伍、明确“七到位”网格工作职责。河底镇借助良好基础,发挥自身优势,大胆打破组织体系壁垒,积极探索组建“联村党委”,推行“三个一”工作模式,打造“一镇三园”,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促进了人民共同富裕。平坦镇狠抓“清化收”,通过实施“1821”工作法,充分发挥村干部、“顾问团”“律师团”的作用,化解问题,规范流程,推动“清化收”专项工作扎实推进。李家庄乡重点在汽贸服务、房地产、购物休闲娱乐服务业、学院经济、观光采摘农业及醋文化加工观光方面狠下功夫,汉河沟村借助“省校合作”,积蓄集体企业“新动能”。西南舁乡大力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为农村无职党员提供施展才能的用武之地,充分调动了农村无职党员的积极性。旧街乡创新实施“五型管理+四色榜单”的党员分类积分管理模式,走出了一条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抓党建促基层治理的新路子。


640(14)


四、实施红色领航,打造红色文化“精神高地”


制定《阳泉市郊区实施红色领航战略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确定36项重点任务。成立实施红色领航战略工作专班,发挥好统筹协调、监督指导作用,有序推动重点工作任务落实。重点建设后沟古镇革命遗存、三都红色文化主题广场、晋东小延安辛庄3个红色主题教育点,打造温河纪念馆——大西庄惨案纪念馆——咀子上烈士纪念碑——红色故乡代家庄以及桃林沟阳泉革命英烈纪念馆——坡头红色主题长廊——南沟范子侠将军生平陈列馆2条精品红色旅游和红色研学游路线。以抗日英雄范子侠生平事迹、革命精神为主题,创作原创红色歌曲MV《将军》。深度挖掘“本土”红色历史和红色故事,拍摄纪录片《英雄史诗红色郊区》。“七一”期间,党员干部参观红色领航旗下教育基地2368人次。红色资源转化为繁荣文旅经济的“新引擎”,发展特色文化的“金招牌”,开展党员教育的“活教材”。


640(15)


五、精准靶向发力,提升干部教育“有效供给”


出台《2022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发挥名师效应,组建一批由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名师能手、年轻干部、村(社区)优秀干部等组成的“郊区干部教育讲师团”,探索打造7大教学领域,通过邀请式、点题式、领学式、互动式、案例式、现场式、交流式、研讨式等多种培训模式,对不同对象、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群体开展培训。组织谱写红色剧目13个,开发精品课程12节,打造红色旅游景区4个,编写《干部教育现场培训精品课程规划》。精心组织举办2022年春季、秋季学期主体班,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暨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中青年干部轮训班、“筑牢新理想 奋进新征程”能力提升班、村(社区)干部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培训班、“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年轻干部读书班、区委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暨干部教育大讲堂等5个班次和1次大讲堂,分别对各单位主要领导、党委(党组)班子成员、近5年录用的公务员(选调生)、各乡镇全体职工干部、村(社区)干部、驻村工作队等1500余人开展精准培训,进一步提升全区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640(16)


六、赓续红色血脉,培树党员教育“郊区名片”


组织开展党员教育电视片展播交流活动,对报送的34部作品进行审核评比,《石头上开出幸福花》《玉泉之歌》等14部作品获批获奖。深挖旧街乡南沟村、荫营镇辛庄村、西南舁乡大西庄村和代家庄村红色教育资源,组织拍摄《英雄史诗 红色郊区》党员教育专题片,并在全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主题党日活动中播发。开展党员教育示范基地评选工作,荫营镇辛庄村党性教育基地、河底镇温河灌区纪念馆、平坦镇桃林沟村基层治理工作站、西南舁乡大西庄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西南舁乡代家庄村红色纪念馆、山西玉泉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党员教育中心等6个单位成为我区首批党员教育示范基地,区委党校、南沟村党性教育基地、固庄乡村教育咨询服务中心3个单位入选全市第一批党员教育示范基地。组织开展“榜样力量—郊区百名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材料征集活动,从推荐的100余名党员先进事迹材料中精心挑选50个典型材料,汇编成优秀党员事迹专辑《致敬信仰》出版下发。


640(17)


七、广聚八方贤才,全链条加速推进“人才兴区”


出台《郊区人才工作领导组及其成员单位主要职责和运行规则》,制定《阳泉市郊区深化省校合作联席会议制度》《阳泉市郊区党政领导包联省校合作重点项目基地制度》等相关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1+N”人才工作政策体系。通过项目引才、载体引才、招商引才、柔性引才等方式,累计吸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的160余名青年学生到区考察调研、社会实践、实习实训,9人通过回流政策回到郊区工作,选派13名农村科技特派员向基层农户提供科技服务150余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200余人次。开展全区人才工作先进典型表彰和首届“阳泉郊区工匠”选树命名工作,选树表彰省校合作示范项目5个和领军人物3人,表彰奖励覆盖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农业产业、文化产业和传统手工艺等各个行业领域的能工巧匠7名,累计发放各类人才专项奖补金164万余元。完成“中共创建第一城杯”大学生油画大赛,吸引全国99个高校924名师生参加比赛,累计收到油画作品561幅,经大赛艺术评审委员会严谨评选,130幅油画作品参加展览,持续打造省校合作引才、聚才、揽才新路径新引擎。


640(18)


八、坚持党建引领,筑牢疫情防控“红色屏障”


按照中央和省市委要求,由组织部牵头组建了核酸检测专班、干部下沉专班、村社防控专班等三个专班,围绕“五聚焦五着力”,快速提升全区核酸检测能力和社区(村)防控能力。强化核酸检测“采、送、检、报”全流程匹配,构建区委、乡镇、部门、村(社)“四级联动”机制,深入实施“敲门行动”,强化“属地+行业”责任,形成重点人员台账信息,构建村社网格化防御体系。健全“平战结合”防控机制,建立1小时响应、3小时处置、6小时反馈的应急处置和靶向管控体系。为乡镇配置8台转运车,提升送、检环节信息数据对接速度;购置1台移动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向社会招聘50名医护人员、10名专业核酸检测人员参与全区核酸采集及检测工作。组建由200余名公务员、教师组成的“采样小分队”,充实基层核酸采样队伍后备力量。抽调40名医护人员支援平定区域核酸检测工作。发布《致全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倡议书》《致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一封信》等,印制《防疫小常识汇编》《“无疫社区(村)”创建工作手册》等,做实做细网格化管理,广泛动员党员、志愿者、居民积极参与。大力抓好“无疫社区(村)”创建工作,首批划定无疫社区8个,无疫小区18个,无疫农村76个。


640(19)


九、壮大集体经济,夯实乡村振兴“根基命脉”


郊区坚持把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按照“一年夯实基础,两年整体推进,三年巩固提升”的总体思路,扎实推进“一村一企一品”发展。坚持党建引领,科学制定实施《阳泉市郊区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方案》,积极探索形成了绿色生态型、红色经济型、服务创收型、物业管理型发展模式。参加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年中措施、服务、效果大比武暨现场观摩推进会,组织开展乡镇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大比武”活动。2022年共投入资金2.07亿元,新建项目66个,预计可增加收入1500余万元。荫营古镇项目核心区主体建设已基本完工,国庆试营业期间实现收入15万元。程庄村捞儿山服装扩规增产,成为利用农村资源、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项目典型。桃林沟村年产5000吨土豆全粉深加工项目投产运营,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汉河沟村“党建+省校合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模式,入选全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百强村案例选编。


640(20)


十、强化自身建设,凝心聚力锻造“组工铁军”


坚持守好“五关”行动,落实“亲自、立即、马上、现在”作风要求,锤炼“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党员队伍。围绕“一支部一主题一品牌”创建,突出“筑坚强堡垒·树组工形象”主题,深入推进模范机关、清廉机关、清正干部建设,打造“忠诚组工·先锋堡垒”品牌,严格执行党组织“三会一课”,创新固定党日活动形式,凝聚机关活力。举办“组工干部能力素质提升班”,建立组工干部联系基层制度、入企进村服务制度,搭建组工干部学习交流、能力拓展、社会实践平台,持续提高组工干部能力素质。积极推进党组织机构规范化建设,完成部机关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组织开展“战疫情 组工行”“重温历史铭初心 砥砺奋进新征程”“聚焦中心任务 坚守责任担当”等主题党日活动,激发组工干部履职奉献、担当使命,攻坚克难的工作激情,积极营造“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的浓厚氛围,共建“忠诚干净担当的组工之家”。


640(21)



来源 | 郊区区委组织部

微信图片_20230724102324.jpg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