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一庇的情师
—— 记桃林沟村党委书记、村委主任李乃珠
O任云花
三十年前,迎着飘飞的雪花,他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桃林沟村的带头人,只为奔赴一个与乡亲们心底期盼的约定。
三十年后,迎着温暖的春风,他这个像车轮一样不停转动的人,带领桃林沟人构建了现代版的桃花源 。
他,在郊区不仅走出了一条异地扶贫搬迁和并村发展的新模式,而且通过建立脱贫后续产业的方式给搬迁的群众吃上了“定心丸”。
—— 写在前面
初夏的阳光暖意十足,去往桃林沟的路平坦而宽阔,随着车窗的行进,我的目光被两旁的绿色屏障所滋润。专属于夏天的一派茂盛而蓬勃的景象正搭乘着季节的长风,马不停蹄地向桃林沟赶来 。
镶嵌在太行山福皱里的这颗璀璨的明珠在时代的进程中大放异彩,这条曾经贫穷落后的山沟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让心飞翔 ,尽情欣赏
桃林沟的条条大道连接起住宅、游乐观光各个区块。每个区块既相对独立,又浑然一体。路的两旁,树木葱郁,白皮松、华山松、雪松,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墨绿间着翠绿,好一个天然的氧吧! 林间鸟鸣声起起伏伏,仿佛大自然在举行一场古典音乐会,令人神清气爽。
村委会对面,一片崭新的小区十分漂亮,小区门前,长廊、流水、绿树、红花,进进出出的人们脚步轻盈,眼睛里笑意满满,汩汩而出,这难道不就是人们一种按捺不住的喜悦在延拓性地伸展吗?
在桃林沟村办公楼,我见到了一个忙碌的桃林沟村党委书记李乃珠。原来,他每天都要在会议室里签批各种文件材料,签批完以后还要和村里各部门的负责人开碰头会 。
这个时间,是他最忙碌的时间,我不便打断 。那就趁机看看他忙工作的样子吧—— 敦厚的声音与他的身形配合得天衣无缝,加上普普通通的平头,一身朴素的衣着,我似乎没有看出想象中的伟岸来 。
桃林沟的发展成就,肯定离不开煤炭产业黄金时期的历史推动。说起这些,李乃珠一番感慨:“这是咱桃林沟后来发展的家底,时髦的说法,就是‘第一桶金’。”
那么,接下来的桃林沟作为乡村发展的排头兵,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又是怎么做到与众不同的呢?
其实不需多问,李乃珠在他娓娓道来的讲述中,我已经感受到了他的眼界和远见——对于桃林沟的企业发展,事实证明了他在时代背景下思辨的决策是正确的和可行的 。
那些年,超乎意料的高煤价膨胀了人们的思维,李乃珠却能冷静下来,一个村可以“ 因煤而富 ”,但不能“唯煤独大 ”。“两条腿 ”走路的过渡阶段是桃林沟村发展必须要走的路。
于是在2008年神堂煤矿跃升为年产90万吨的郊区仅存的几座矿井之一时,李乃珠已经未雨绸缪。他平时就有听新闻、看报纸的习惯,非常关注政策信息,对于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也总是能从中找见亮点 。再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他敏锐地寻找到了桃林沟经济持续、稳健发展的另一出口。
有了思路,接着就是紧锣密鼓的实行。于是,年产6000万块煤砰石砖、年产30万方的混凝土生产线项目果断上马,桃林沟开始了从“地下 ”到“地上”的产业转换与衔接。李乃珠带领桃林沟跨过了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的又 一个坎 。
之后其他地方由于煤矿政策性的关停,有好多少村的劳力都不得不扛起了铺盖卷出门打工,而桃林沟的人没有因为找不到工作而背井离乡 。
事后有些人说:“这乃珠是不是长着‘前后眼’了?”他只是笑笑 。这个憨实的北方汉子知道,一个人的看法是长期思考的累积;一个人对事件的判断和扶择也是思虑后的结果 。
企业在发展,社会在变革 。
由于环保的要求,砖厂的日常生产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期 。这个难题又摆在了李乃珠的面前。
是一关了之,还是在出路上做文章?如果关闭,全厂的劳力怎么安置?难道让集体的资产变成一堆废物?于情,每个劳力的背后隐含着一个家庭的吃穿用度;于理,真金白银购置的这一整套设备闲置,对得起大家伙的信任吗?
“不行! 村集体的每一分钱都是大家伙的辛苦。不能让一分钱浪费在自己手里”。想办法盘活砖厂成了那段时间压在李乃珠心上的一块石头 。
通过对机器的技术改造 、对产品工艺流程的改进和测试,砖厂对于采用煤 气生产的新工艺终于调试成功了。
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项目得到了提升,砖厂再次又踏入了发展的春天,焕发出勃勃生机 。
看着企业里工人们忙碌的身影,李乃珠明白,没有什么比问题得到解决时的心满意足更令他心生喜悦了。无论外界、无论什么人怎么样夸赞,都比不上此刻心底的踏实 。
三十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转瞬即逝 ,但对于每个人而言又有几个三十年? 因此,李乃珠深度的思考一刻也没有懈怠,实干的脚步一步也没有放缓 。
通过几年的不断发展,桃林沟乡村旅游的这个名片已经擦亮,桃林沟成了 阳泉人的“后花园 ”,而对于以租赁形式开发的一系列乡村旅游项目正在面临着 租期即将到期的局面 。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想法是,这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到期了只要续约不就可以了? 或者租给另外的经营者,这不都是解决的办法吗?
看到李乃珠的表情,我发现他一定猜出了我幼稚的想法 。没有等我开口,他就仔细地给我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和自己关于企业的发展构想 。
原来,等到租赁合同到期,李乃珠要让桃林沟村集体转换身份,从场地的出租方向合作者迈进 。在今后的发展中,村集体不再只是“收租金”的“现成人”,而变成了企业经营的合作者、参与者、决策者 。这样,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村集体 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村集体的资产在同样的条件 下产生更大的经济价值——原来,对于企业的发展路径,他早已胸有成竹 。
时间在变,李乃珠的思路也在变 。如今,他的想法已经从“筑巢引凤”发展到 了“与凤和鸣”的又一个新阶段了,也就是从租赁到合作的理念跃升 。
此时此刻,我真的无法相信 ,坐在我对面的这个人仅仅是村级党支部的书记?他发展的思路与做法都有别具一格的特点。他用自己的容智带领桃林沟在 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一次次启航 。
李乃珠是一个思考者、更是一个实践者。他知道: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在发展集体经济的路上,一刻也不能懈怠 。
桃林沟人的日子越来越好了,谁提起桃林沟都竖大拇指。
可是,同属郊区的杨家庄乡原大南庄村还是另一番生活的景象 。
在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年代里 ,大南庄人依靠岭梁上这厚实的土地,春种秋收,维持着山上人的光景,还算滋润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深度,却好像遗忘了大南庄的渴求 。因为过于偏僻的位置和有限的交通条件,局限了大南庄村人的发展能力,除了地里收获的玉米侯瓜,村里的经济入无从点数 。因此,在全村241口人中,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竟达98人 。这个比例是不是更让人惊讶呢?
大南庄村的难,真是太多了 。没有水,没有卫生所,没有学校,而且集体经济几乎为零。人常说,吃五谷杂粮的,哪有不生病的 。就是平常的头疼脑热这些小病也不得不到几里地以外的邻村去看医生 。
大南庄坐落在岭梁之上,生活用水全是“仰仗 ”龙王爷发慈悲。雨水多的时节,乡亲们把洞顶上的、院子里的雨水都储存在旱井里,情况还好些。遇到干旱的年景,“人畜争水”“人地争水”的窘迫困境就成了天大的事 。
看病难,吃水难,上学难,贫困就像“紧箍咒”禁铜了人们的手脚。那么,大南庄人的明天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
大南庄人很幸运
就在大南庄人苦苦寻找出路的时候,遇到了敢想敢干的李乃珠 。
桃林沟作为阳泉市郊区经济发展和乡村治理典范村,李乃珠觉得让大南庄人过上好日子是自己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于是,将原大南庄村“易地扶贫搬迁 ”到桃林沟的历史性动作终于起势,继而落地,生根开花。
他们的担心一点一点地被消除。脱贫岗位的特设特立 ,提供了大南庄人日常生活的经济来源,年满60周的老人 都能够领上养老金 ,这些都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李乃珠让大南庄老人的生活有了底气,再也不用做“手心向上”的人了 。
终于 , 大南庄人享受上了和桃林沟本村人一样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过上了几辈子人想也不敢想的好日子。
大南庄人幸福落户了! 李乃珠的担子更重了。
“一下子多了三百来口人吃饭,接下来后续的工作怎么做?迁居过来的劳力安排怎么办?参加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怎么办?迁居而来的适龄老人养老金发放怎么办? 这些都是真金白银才能解决的问题呀! ”
想到这些,他的耳边又响起了自己先后十多次到大南庄村走访群众和大叔大婶们说过的话:“大南庄村的父老乡亲们, 只要搬到桃林沟,咱就是一村的人 。”自己先后七次参加大南庄村村民党员代表扩大会议。在会上他说:“一定要让大南庄人‘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
这两句话他记得清清楚楚!
吐口唾沫也能砸个坑。李乃珠说话算数!
这貌似简简单单的两句话,是李乃珠给自己肩头加的担子,压的石头。
忙了一天的李乃珠晚上睡到半夜会突然惊起,镶转反侧,索性不睡了! 他蹑手蹑脚地挪到客厅,灯也不能打开 。自己的爱人跟着自己也是操碎了心,想起自己三十年的辛苦,她何尝不是辛苦着的人呢! 一路走来,自己有多少骄傲的笑容,她就有多少辛勤的付出。
既然睡不着,那就索性想问题吧。
客厅里只有烟头红红的火星一眨一眨的,安静极了。李乃珠的思想却在翻江倒海。之前无意间听西河的人说起土豆粉的市场缺口不小,得切实地调查调查……中庄村那片出租的厂房也快到期了,接下来应该怎么有效利用?
“ 为什么不在租赁到期的厂房上作文章呢? ”
说干就干!
有了想法的李乃珠先去了山东考察。在山东的土豆粉厂 ,看着隆隆作响的机器 ,听着技术工人介绍生产工艺和流程 ,他的心里已经算清了一笔经济账。对于重要原材料土豆 ,还要从品种的出粉率和粉的质量考量进行筛选。他从河南到内蒙 ,最终选定内蒙的土豆 ,无论从质量到产量 ,都比较符合目前的构想。
原来租赁出去的厂房 ,现在成了土豆全粉生产的厂房。
接下来就是筹备资金了——资金 ,还是资金 ,这是一切成功的根基啊,一千多万呐,怎么解决最好?在全粉厂筹办前前后后的日子,李乃珠不知耗费了多少心思。而机缘也为他准备了一份厚礼。
2020年7月 ,省扶贫办领导来到郊区桃林沟检查大南庄村的易地脱贫搬迁工作。看着村民们落户的喜来居小区 ,现代化的家居条件,优美的生活环境,优厚的福利待遇,按月发放的养老金,都不住地点头。当询问到对于大南庄人民异地脱贫搬迁的后续设想时, 李乃珠把自己准备筹建土豆粉厂的事情做了汇报, 从项目的可行性到面临的问题都介绍地条理清楚……
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省扶贫办一听,这样的好事,我们不支持谁来支持——一千多万扶贫资金随后到账,李乃珠紧锁着的眉头终于展开了。
2021年3月, 阳泉桃林润锦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从申请到注册成立,从江苏引进整条生产线到全部的安装完成,从辅助设施到水电管网的配套工程, 哪一样也在李乃珠的脑袋里过电影一样的不知道演绎了多少遍——这个投资6000多万、成品年生产能力达到5000吨的企业 ,预计可以直接解决一大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而且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土豆产业发展。既拓宽了农民的就业渠道,又可以让更多的脱贫群众过上“稳稳当当的幸福生活”。
真心不真心 ,还得听群众。李乃珠用自己踏踏实实的脚步打消了大南庄村人的顾虑。大南庄村人真正找到了“此心安处是吞乡”的感觉! 彻底告别了贫困的纠缠!
有句老话讲得好——树挪死,人挪活。看着听着这些大南庄搬迁的村民们掩饰不住的欣喜,李乃珠觉得, 只要是“脱贫 ”这件事情是做到老百姓的“心坎 上”,让老百姓的“心 ”真正得到改变,变得跟上时代,变得率性活络,变得敢放开胆子去追求幸福,这才是脱贫攻坚最根本的问题。
李乃珠用一步一个脚印地兑现了曾经的承诺 。
说起目前还有哪些发展项目的时候 ,李乃珠又说到了大南庄 。
对于大南庄新村遗留的“半拉子工程 ”的处理办法 ,不仅村里人有不同的声音 ,就是村领导当时的说法也有分歧。有一部分人觉得,既然大南庄村民已经得到妥善安置 ,房子也没有整体完工 ,再建就面临资金投入大, 回笼无期的境地 ,建议拆除。还有的人提出,对于没有完工的楼房,建成后以成品房完成交易,达到资金回笼的目的。李乃珠对于大家的想法进行了汇总梳理,接着就有了他的深思熟虑 。
李乃珠很有定力,遇到他认为正确的事情,就是千方百计也要“啃”下来,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对村里的发展,他有着强烈而清晰的目标 。
我听着他的分析,心里想:“莫非对于这些‘半成品’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这时李乃珠声音低沉却一字一句地说:在我手里,为村集体买回过好多东西,但是没有卖过一分地 。”
原来,在他眼里,土地是有生命的,草木也是有生命的,就连掠过的风也是鲜活的。在桃林沟的土地上,每一寸都是可以生长幸福与希望的。即使是大南庄的土地,也不能一卖了之。
接下来,他的分析让我不得不佩服他的容智 。
大南庄虽然距离市区较远,但是,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却必将是今后人们追逐的热点。对于即将步入的老龄化社会,他想抓住这个契机,在风景别样的山上建一个康养中心。这样,既能合理地利用现有建筑,又为桃林沟经济结构中康养产业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
说到这里,李乃珠饶有兴致地打开了手机里的照片 ,向我展示了已经建设完工的楼房整体模样——已经完成水、电配套工程的72套楼房,以灰白色为基调整齐地排列在东山之上,如果把环境绿化美化完成,那绝对又是阳泉市的一处风景 。
真的是应了一句老话:家有万贯,也要每天挣一文;即使烂摊子,也能变成 聚宝盆 。
对于如何提高大南庄的土地附加值,李乃珠在接手之后也经常思虑。最后还是他一锤定音——对土地进行了规模化整治。 目前,已经将原本散落在沟沟梁梁上的土地整合成了500多亩的小平原 。在他的叙述中,我的脑海里想象突发:他像一个统兵征战的将军,在披满绿衣的山坡上,手指头就这么指指戳戳,土地就变了模样!
我觉得,只有读懂他独特的思想,才能理解他人生的云卷云舒,才能理解他在选择中的山高路远、激流勇进。
说起桃林沟村对于整个阳泉乡村经济的示范作用,李乃珠又提起了之前安置在园区的景观火车头。由于当时设想的地理位置需要调整,如今搬到了更加适合的地方,附带的火车车厢可以开音乐酒吧和茶吧。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来到这里的人可以享受“慢时光”。对于城市里的年轻人,这里又会是一个休闲打卡的好地方啊!
听着李乃珠这么一说,忍不住地,我问:“你玩不玩抖音? ”
他笑着说:“有时间当然会看。时代进步,信息渠道发达起来了,抖音上也是一个了解外界的窗口。在抖音上,我也学到了乡村振兴的好多 ‘金点子’,也促进了自己的成长。”
李乃珠还非常愉快地分享了桃林沟村成立的家庭培训中心。刚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还以为是培训月嫂的机构呢,但接下来的对话让我大吃一惊 。
原来,家庭培训中心采用的是全新的5G模式,中心的内部装修以现代人的理念为主导。李乃珠例举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桌子现象”。对于中青年人,在会议室的布局以及桌子的选择上更多的是选择以深褐色为主色、圆环形的会议桌为主要办公条件。这个家庭培训中心以浅色为主、桌子的风格更加简约而实用 。
对于一个年近花甲的人,这些全新的理念和热情的行动参与,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看起来,李乃珠的心真的没有老,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依然如故。依我看,这样的一颗心才使他能够一直拥有一种向前冲的劲头,朝气蓬勃的精神 。
为桃林沟的未来谋虑发展,他从来都在路上 。
今年年初的班子大调整,一共增补了四个年轻人,都在31岁到38岁之间,其中还有两名是复员退伍军人。李乃珠说:“年轻人有朝气、有思想,是新鲜血液,锻炼好他们,这也是为桃林沟的经济长足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
“新老干部的交替问题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不但影响村里的工作气氛,而且直接影响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桃林沟就是灾难 。人生该做减法的时候,是一种容智。不管什么时候,我都是桃林沟人,都是这片土地的儿子。我都会对它全身心地投入 。”
一举一动显胸怀
我在他说过的一句话语中,感受到了他思想境界的高尚:“一个人没有情怀,什么事情也干不成 。”
2021年冬天,村民的一个孩子半夜生病了,情况非常紧急,需要转到太原的医院进行治疗。一场大雪封路,再加上疫情交通管制,村民不得不硬着头皮找到了李乃珠,原来,这个村民由于拆迁问题和李乃珠有过不愉快,在后来村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发生过一些矛盾。原本他也不想低头,担心自己的要求会被冷遇,谁知李乃珠一听,二话没说,当即安排司机开着车出发,同时拨打了110 协助开路……
雪还下,孩子得救了。能让别人的心里感觉到温度,这绝对是人性进发的光芒。
母庸置疑 ,情怀二字 ,一定是李乃珠的人生販依。
读懂了这两个字,就会明白为什么面对再大的困难都不能催毁他前行的决心,就会明白再优厚的物质生活都不能拖缓他前进的脚步。
岁月见证 , 当年的毛头小伙已经步入花甲之年。桃林沟村也今非昔比了,这里的空气中仿佛处处涌动着创新的因子,李乃珠的心依然热烈而跃动。桃林沟村的变迁就是他生命的过程中奏响的最激越的音符。如果没有对这片土地的深厚的感情,就不会把自己奋斗的激情抛洒在这里;如果没有对乡亲饱有亲人般的感情 ,就不会在寒冷的冬夜掏出一颗滚烫的心。
李乃珠——一个农民的儿子 ,他用自己的努力让这片土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从不认识他到走近他,我想用尽笔墨,忠实地记录他对这片土地和亲人的深情,记录他心中那一坯内敛而热烈的情怀。
我觉得他更是一棵树,不管影子有多长,他的根永远扎在桃林沟这片深沉的土地,为这片土地的春天播撒着不竭的希望。
我们之间,似乎在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
对于桃林沟,你像一轮朝气蓬勃的太阳。
不 ,我只是一片三棱镜,用尽努力,只是把灿烂的时代光芒折射在桃林沟, 折射在桃林沟人民的心上。
不——你是一块水晶,此心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