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岗位诠释党员誓言
李杰,男,1975年9月生, 1998年河北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本科毕业, 当年8月被分配至阳泉市第二人民医院(阳泉市郊区医疗集团)检验科工作。2008年1月,担任阳泉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2012年7月入党,2020年12月, 任阳泉市第二人民医院第三党支部书记。
李杰作为检验科副主任,在应对突发新冠疫情的严峻时刻,勇挑重任,迎难而上,突破挑战。每天及时安排工作人员,调配物资,查看结果。联系医院内外、实验室内外,各项工作紧锣密鼓,一刻不停。
“科室普通职工都能无怨无悔,加班加点的工作,作为领导,作为党员,更要和他们并肩作战,给他们做出榜样”。李杰同志回想起战斗在新冠病毒检验检测第一线的情景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在每次全区核酸检测任务中,从配合护士完成采样再到刷手机坐等报告出炉,市民主要是做配合参与的工作,而主体的检测工作,则交由专业的检验人员完成。
每次检验检测前,李杰都事先合理安排好整个检测流程,充分发挥高效、有序的作风, 圆满完成检测任务。
据统计,4月18日至28日期间,郊区人民医院检验科不光每日对日常接收核酸标本进行检测,平均达到3000余管次,而且按照区防控办安排,每日对封控区进行2500余例检测,对管控区进行4200余例检测。4月17日完成了部分高新区核酸58270例检测,4月18日郊区全员核酸检测中进行 了61152例检测,4月25日对防范区进行76448例检,4月27日对防范区行76833例检测。其中4月25日达到 采集量最高,达到98331人检测。连续11日的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


尽管每天面对的检测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工作却容不得半点马虎和闪失。在庞大的数字背后,是所有病毒检测工作人员辛劳的工作。李杰带领的检验人员虽然没有直面患者,却要与病毒零距离接触。
检验科医务人员穿上防护隔离服,戴上N95 口罩、护目镜、手套 、脚套,全副 武装成“大白 ”后便马不停蹄地开始检测工作。接收标本、消杀、震荡、排板、加样、提取、配试剂、上机、扩增、出检测报告。出现有疑问的结果还要重测,再录入数据、发布结果,以保证检测报告供受测者及时查询,这是检验科医务人员日常开展核酸检测的工作流程。
每天要扭开上千个密封样本的扭盖, 长时间坐着保持一个动作进行操作,检验人员手指处常常会出现红肿、脱皮和老茧。
脱下防护服,是被口罩和护目镜勒的红肿疼得不敢用手触摸的脸,是为了准确按时完成工作,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的默默坚守。在2022年4月16日郊区查出阳性结果,一直到4月29日解封,李杰始终坚守在医院,坚守在核酸实验室,连续半月未曾回家一次,每天工作到凌晨,甚至有时一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
手“握”病毒,说不担心不可能。保护好自己,就是保护好他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尤其如此。核酸提取、体系配制、扩增检测等,都有可能产生气溶胶, 看起来每个有条不紊地操作程序背后,都有很高的感染风险。
他想的,是怎样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用实际行动涂释了“舍小家为大家 ” 的奉献精神和“健康所系、生命至上”的大医风范。
作为一名“老 ”检验人,李杰深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涉及的不仅仅是一个人、一个科室,而是一个个家庭、一 个个单位,甚至是一方百姓的安危。因此无论核酸检测工作再忙再累,实验前后,他总是耐心细致地检查实验室每一个环节、步骤和细微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