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铸就新辉煌 圆梦新时代


铸就新辉煌  圆梦新时代

——记山西阳泉华岭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史永记

O梁鸿过


夏日的古镇艳阳高照,处处生机益然,从镇区出发,驱车十几分钟后,我来到了位于白泉工业园区的华岭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穿过整洁明亮的厂区,进入办公大楼,我终于见到了难得一见大忙人——华岭耐火公司董事长史永记,刚出差回来的他略显疲惫,脸上的皱纹里携刻下奋斗的记忆,沉陷的眼窝也掩盖不住他当年的英气。宾主落座说明来意,他抿了一口茶水,沉浸在了深深地回忆里……

1979 年高中毕业后史永记回到老虎沟村,先后在耐火厂成型、烧成、出装、粉碎等一线车间岗位上工作。经过几年耐火一线的锤炼,他出色的工作能力和极强的组织领导能力逐渐展现,1989年10月被任命为老虎沟村耐火厂厂长。从那时起,他就为耐火厂设计了一个发展壮大的梦想……


改革征程路漫漫  奋斗之路足迹深

老虎沟耐火厂始建于1956年,建厂以来一直以生产粘土砖为主,作坊式的设备老化,家长式经验型的管理,“有资源没技术、有资金没管理 ”的实际都大大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担任耐火厂厂长后,史永记面对耐火行业市场疲软,整体不景气,耐火产品单一,竞争对手多等诸多的问题,他大胆改革创新,及时了解市场动态,瞄准“ 高、精、尖 ”,提出了“ 三个调”治厂之策,产品由一般粘土砖向低蠕变、微膨胀、莫来石三大系列调整;市场由传统的小客户向武钢、攀钢等大中型企业调整: 用户由省内向国有大中型企业挂靠。采取了 “走出、引进来 ”的办法,与攀枝花钢铁公司进行技术、市场等多方面合作,使企业通过联合,借梯上楼,逐步壮大 

图片11

经过一系列的调整改革, 到1998 年老虎沟耐火厂的产品几乎遍布全国各个大型钢厂,形成了全国100 座高炉300座热风炉的市场框架,产品进入了中 国炼铁行业的核心市场。在国外,他们的产品出口印度、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国内国际并举的市场新格局。老虎沟耐火厂逐渐成为全市耐火行业璀璨的明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调整,耐火行业陈旧落后的生产设备和工艺不但阻碍了企业发展也达不到国家环保要求。“怎么办?”史永记和他的团队痛下决心,将企业向园区搬迁,可搬迁一个大型企业岂是一句话能为之? 在此期间,他精心谋划,呕心沥血,推倒了近40年的厂房,在白泉工业园区投资新建。他一方面筹措资金建设新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一方面用政 府支持、企业主办、市场化运作的方法,创建了阳泉市耐火研究所,成立了华岭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2004年3月28日华岭公司新的生产线正式投产,同时一个由国内耐火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耐火研究所也正式成立,华岭耐火公司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华岭耐火公司在史永记的带领下始终贯穿强化企业管理的经营理念,无论是引进人才,还是培养骨干,都注重人性化,体现科学化。在企业管理人员的培养上,积极提倡三种能力,独当一 面的指挥能力、团结同志的协作能力、吐故纳 纳新的学习能力。使大家知道,企业发展,既要有优秀的员工,更要靠优秀的团队。2004 年,省政府授予科技型先进民营企业称号。正是凭着引进和联合,公司 才从一个年收入百万元的村办小厂,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总资产5000万元、年产量达50000吨的科技型耐火企业。2008年,公司收入已达5000万元,2009年新生产线建成投产后,收入突破了一个亿,真正成为了郊区耐火行业的骨干企业 。


以党建促发展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后,史永记作为全区耐火行业的领头雁,他清醒地认识到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是新时期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离开党的领导民营企业将是无源之水。他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把党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理直气壮抓党建、旗帜鲜明抓党建,把党建工作贯穿到企业经营全过程,融入于日常生产全天候,体现在转型发展全方位,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自2014 年成立党支部以来,先后获得市级“双强六好 ”示范党组织、优秀党组织和五星级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

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他积极主导处理好“三个关系 ”即:“ 自主经营与自 觉接受党的领导关系;自主经营与依法经营的关系;自主经营与依法保护职工 权益实现共同富裕的关系”,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抗震救灾、捐资助教、扶贫济困、疫情防控等方面先后捐资100余万元,体现了民营企业家高度的政治担当和社会责任感。


以科技引领     加快产品升级换代

图片12

公司十分注重科技队伍的建设,2005年组建了阳泉市耐火材料研究所,并与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武汉科技大学签订了全面技术合作协议 ,共同组建了“产学研”基地 ,为企业发展奠定了长期的人才和技术支撑。先后开发了低蠕变、 红柱石、莫来石、刚玉莫来石等系列产品,其中热风炉用低蠕变高铝砖、高荷软高铝砖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微膨胀高铝砖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炭素焙烧炉用特种高铝砖获国家发明专利,  先后参与了19个牌号产品国家标准的起草,实现了产品结构由中低档次向中高档次的提升。

图片13


以技术改造为突破  提升核心竞争力

制造工艺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公司坚持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的理念,投资1850万元与北京金隅通达公司联合实施了1.6万吨低导热莫来石生产线技术改造, 同时对全工艺流程进行了以PLC为核心的自动化改造:原料制备车间实现了供料自动化、配料自动化;新增了4台630t自动化程控压力机 ,对原有的9台进行了自动化程控改造;烧成车间新建了高温隧道窑(1600℃) ,并对全部隧道窑(3条)进行了自动化温控改造 ,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装备保障。


以环境治理为契机  促企业转型发展

环境治理工作是新发展理念的时代要求,是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和竞争力,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 然要求。

2020年根据环境治理的要求,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治理技术,坚持一次到位、 超低排放,并与自动化技术改造有机结合的治理思路, 累计投资1070余万元, 对全工艺流程进行了深化治理和提升改造:原料库、烧成车间、成品库封闭工程 13000平方米;隧道窑高温环保改造 ,保证了高温干法脱硫、SCR 脱硝的温度要求;隧道窑烟气脱硫、除尘、脱硝采用了国内、国际先进的高温干法脱硫 、金属间质膜除尘、低温SCR脱硝,实现了超低排放;安装了国内最先进的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北京雪过龙) ,实现了烟气排放的实时监控、实时传输。通过以上工程,环境治理实现了较大的突破,并被《山西省生态环境厅》评为第一批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B 级企业。为持续健康发展、实现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环境和装备保障。


以市场为先导 构建国内外并举的市场结构新格局

耐火产业经历了产能过剩、环保管控、市场重组等诸多的竞争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市场环境,如何使耐火企业走出困境,步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成为企业发展急需破解的难题。为此,史永记同志带领班子成员在广泛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市场结构多元化、产品结构多元化的经营战略, 在市场结构上由过去相对单一的冶金市场向石化、电力、建材、有色市场拓展。 由相对单一的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拓展,先后与太钢、首钢、金隅建材、力拓矿业、美国铝业、俄罗斯铝业、日本新日铁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广阔的市场基础。


加快对外联合  实现战略重组

“ 十四五 ”期间将是耐材行业原料、市场、技术等要素资源重新布局的关键时期,也是耐火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国际化经营、集约化生产、现代化管理已成为未来耐材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积极探索对外联合、实现战略重组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公司秉承开放、合作、创新的经营理念,2017年6月、2020年4月先后与中钢洛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隅集团通达耐火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了技术、市场、产品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为企业进入全国耐材行业的第二方阵奠定了良好的体制保障。

图片14

在史永记同志的带领下,华岭公司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我市耐火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公司先后被省、市各级政府评为“科技示范企业,省科技先导型企业,省技术创新先进企业,省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先进民营企业,省专精特新企业”。

史永记在耐火行业摸爬滚打了30多年,一路引领华岭公司发展壮大,他始终牢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他深知自己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民营企业家肩上所担负的使命和社会责任,他常说:“我不但要做一个成功的企业,我还要打造一个善良的企业 ”。不管是在村委主任、村党总支书记的岗位,还是在企业总经理、董事长的岗位,他始终把老虎沟村百姓的冷暖挂在心上。村里的“五保户”、“孤寡老人 ” 以及失去体力劳动的残疾人,他默默资助,积极投身公益慈善活动,先后捐资抗展救灾、捐资助学、扶济困100多万元,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和社会责任。

担任华岭董事长30多年来,他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觉悟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耐火事业执着的追求,以科学发展观和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正规化管理为保障,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带领公司全体员工克服了企业发展中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骄人的经营业绩。目前已形成总资产1.01亿元, 年营收8000余万元,年利税950 余万元的经营规模,成为国内、国际铝硅系耐材的重点骨干企业之一。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史永记说:“时代是出题人,我们是答卷人, 让我们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团结带领华岭人,认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起袖子加油干,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奋力谱写华岭耐火新篇章”。

“ 为了圆上那个梦,你赌上了一辈子的情,历尽艰辛不回头,老牛拉套劲不松,青丝变白发,改不了心中的爱,条条皱纹记下了苦辣酸甜的风雨行程。


微信图片_2023072410232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