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五有五建”让郊区走出乡村善治之路

6

荫营镇上荫营社区后沟的“道德超市”


全区一产增加值、一产固投增速均创历史新高;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058元;全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92.8%,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32.9%……回看2021年,一组组数据诠释了郊区“五治”齐抓促发展取得的亮眼成绩。


2019年12月,郊区被确定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单位之一。两年来,郊区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融入乡村治理,把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的“五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以有核心建组织、有主体建队伍、有平台建载体、有规范建程序、有监督建网络“五有五建”为路径,以政治强引领、法治强保障、德治强教化、自治强活力、智治强支撑积极探索乡村治理“郊区样本”,走出了一条乡村善治之路,乡村振兴基石不断夯实。


乡村治,百姓安,事业兴。试点工作启动之初,郊区区委区政府、乡镇、村就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很快,郊区成立了区委书记任组长的高规格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区四套班子领导担任9个专项工作组组长。区委书记亲自带队赴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学习经验,下乡入村指导工作;区级领导包保乡镇,统筹部门凝聚合力;乡镇、村两级党组织书记亲自抓、负总责……责任层层压实,任务细细分解,党委集中领导、部门同向发力、区乡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为试点工作的扎实推进提供了保障。


各村村情不同,抓好乡村治理工作的切入点也不尽相同。为此,郊区开出了“分类施策,典型引路”的“方子”——按照城郊型、资源型、脱贫型3个类型为乡村分类,并确定3个乡镇、25个村为先行试点,通过总结提炼、梳理归纳再将成功经验复制、推广。


党建引领、规范村级小微权力运行,是郊区旧街乡南沟村抓好乡村治理工作的切入点。南沟村梳理确定村级小微权力清单28项、负面行为监督清单16项,以“两清单双闭环”工作法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南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闫润红深有感触地说:“‘两清单双闭环’让村干部既明确了该干什么,又知道了该怎么干,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群众全程监督,党群干群关系越来越融洽。现在,大伙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村子的发展步伐越迈越稳。”


无独有偶,荫营镇上荫营社区后沟的“道德超市”也在试点工作推开后成了不少村观摩学习的样板。按照《后沟道德建设实施方案》关于积分奖励的规定,“德治”指数超出基础分的村民,可以在“道德超市”兑换相应的奖品。道德可“积分”,文明能“变现”,“道德超市”与村规民约相结合,利用奖惩杠杆,让村民日常行为得到规范。


李家庄乡汉河沟村的“红黄榜”制度、河底镇固庄村打造的固庄论坛、荫营镇三都村利用“村村享”平台打造的智慧村庄……在郊区,各村通过打造各有特点的乡村治理品牌聚人心、促发展,为社会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歪风邪气遏制住了、办事程序公开了、民主议事规范了,文明新风、民主清风浸润人心。


完善乡村治理,还离不开群众的参与。郊区重视发挥广大群众和社团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全区登记备案社会组织近200家,成立志愿服务队500多支,建设了志愿者服务云平台,“线上+线下”吸纳1.5万余人次开展志愿服务。社团组织和志愿者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发挥纽带作用,推动了乡村治理效能的持续优化。“这几年,俺村村民自发成立了戏迷协会、广场舞协会、威风锣鼓队、剪纸班、妇女读书会等组织,参加人数占村民总数的三分之一。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多了、逢年过节的群众活动多了,村民的精气神儿不一样了,村里的凝聚力、向心力自然也就强了。”汉河沟村文化活动中心管理员赵秋丽说。



来源 | 阳泉日报


微信图片_20230724102324.jpg